對節能減排的財政和稅收政策談一下看法:
第一,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應該是結構性的調整,即根據經濟形式的發展進行調整。對一些資源型、高能耗的產品要降低出口退稅率,甚至要取消出口退稅,限制這些資源型的產品出口。
第二,資源稅費改革。資源稅的改革包括提高稅率和改變計稅依據。資源稅的改革從6月開始在新疆開始試點,主要是針對石油和天然氣。這個改革應該盡快在全國推開,不僅僅局限于石油和天然氣,也應該擴大到所有的資源特別是所有的能源產品。關于燃油稅,我國從2009年開始取消了養路費變成了燃油稅。從現在進展的情況來看,這個改革總體來講是成功的。但是,也面臨一些問題。
第三,關于環境稅和碳稅。環境稅、碳稅是中國進一步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中國需要碳稅,但在開征初期要低稅率。如果一開始就稅率過高,我們的產業、企業乃至經濟承受不了。
第四,關于政府采購政策。在政府采購規模擴大的前提下,要把環保、節能,甚至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重要設備和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的范圍。這樣一方面擴大了政府采購的規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政策對環保節能、對中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根據會議的安排,我主要從兩個方面向大家做一個匯報。第一個方面我想從整體上對我們國家財政政策的現狀和下步趨向說一下。接下來對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講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個部分很快速地講完,首先我們國家經過這些年的改革,財政改革發展我概括取得四個城下。第一通過改革我們國家建立了新的財稅體制,從1996年開始中國明確了把四大經濟作為改革的趨向,中國的財稅體系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包括稅制改革按照市場化的方向有了很大的進展。第二個方面就是財政政策調控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中國從1998年開始到2004年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經濟調整作用還是非常明顯。
另外就是我們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這次遇到國際性金融危機,比上次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要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我們再一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我們增加了赤字,增加了債務、投資,使中國的經濟正常強勁應該說發展的方向還是好的。
下面簡單講講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的財政,財力增長邁上新臺階,這個我簡要匯報幾個數據。比如說我們在1978年的時候,中國財政收入大約是1100億,78年1100億,到了1992年我們國家財政收入發展到3400億,到了2009年,去年我們的財政收入已經增長到68400億。簡單地說2009年和1978年進行比較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長了62倍,可以看出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實力經過30年,應該說上了很大臺階。
第四個成效就是中國的預算管理應該說總體來講越來越規范,特別從2000年開始我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從預算編制,預算的執行,預算的監督,在歷史上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但還有問題。
下面我簡單講一下當前中國財政問題在哪里?我概括6個方面。第一我們赤字很大,債務也很大。赤字大到什么程度呢?大約在2001年到2008年中央的財政赤字最低年份是2500億,最高的年份3200億。去年中央本級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本級的赤字已經達到9500億,同志們可以看到這個赤字是越來越大。
另外我們的債務也非常大,到去年年底中央本級債務余額已經發展到53000億。另外,就是地方政府也有大量的債務,具體的數據現在全民數據都沒有公布,我們就看到銀行公布的這個數據,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在銀行的貸款余額到目前為止大約是73800億,除此之外因為我做研究,地方政府還有大約5種到6種地方性的政務債務,這項錢也非常多。
第二個問題中央本級實際上我認為也是比較困難,我的概括中央本級可支配的財力在下降,另外債務在上升。中央本級的債務,我們現在公布的所有政府債務都是中央本級的。
第三個方面就像我們現在財務支出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我們按照市場的要求仍然還有一些不該我們支出仍然在支出,這說明我們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另外,就是由于種種原因從中央到地方,我們的財政支出仍然有一些財政資金總是浪費的現象,大概每年從審計署公布的情況還是有很多浪費。
第四個我們國家縣鄉基層較困難,總體來講基層仍然是比較困難。
第五個問題區域之間大家都熟悉,從東部、中部到西部,從他的經濟到他的財政,到居民收入消費有很大的差距。
第六個問題我們的體制、機制現在還沒有完全那么順,應該說還是有一些問題吧。
下面我很簡要地講一講我們國家下一步整體上財政政策的安排。第一財政政策的轉型,我理解我們從2008年上半年開始,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我講一個基本觀點,積極的財政政策當前下一步還不能退出。那么,具體考慮一個就是我們仍然要濕度擴大赤字率,2009年我們大約是3.0%,今年中央本級財政赤字已經增長了1千億,上升到1萬零5百億,應該說還是我們國家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另外我們要繼續教大幅度擴大國債,第三個想法就是擴大預算內投資。去年中央本級安排的投資大約是9千多億,今年突破1萬億。另外就是國債和預算內投資方向,我考慮幾個方面,一個是未完工程,第二是三農,第三是環保節能,另外還有其他重要的產業,特別是當前下一步中國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財政投資政策支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們國家整體財政指出的方向和重點在哪里?第一是三農,包括農村的基礎設施,農業結構優化、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另外還有農業補助體系,這是我們財政政策支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二個就是我們要社會保障,一個是總量財政支出當中要把社會保障提高比重,還有要明確城鄉重點,第三要建立社會保險的預算,在往前走我們要建立社會保障的預算。
下面講講這個財政要支持企業,也就是要支持經濟。我重點講講怎么支持,一個想法就是轉變觀念,我們在歷史上財稅政策主要是按照所有制給予安排,我們歷史上對企業有大量優惠政策。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我們也有大量的優惠政策,下一步不能這么做,下一步怎么辦呢?我們要按照國家的政策導向,國家鼓勵的產業、產品、企業我們的財稅政策要優惠,不鼓勵的你就照常納稅沒有優惠。
第三采取什么手段,大致上有5個手段,第一投資補助,更多要安排在生產環節。有時候我們下一步也要在消費環節安排財稅政策。第二個手段就是財政減息,第三個手段可以考慮股份投資,第四個手段我們財政政策,包括稅收要大力扶持擔保事業的發展,通過財政增加資本金。另外,我們財政要建立擔保的風險金來支持擔保事業的發展。第五個手段就是稅收優惠,包括減息收入,也包括加速折舊,還有投資抵免,減免稅。另外是環保科技教育,我們采取政策都要給予支持。
接下來就是稅制改革,這部分我放在節能減排當中去講。第四個方面政府間財政關系,也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也是我們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面。這里面有幾個想法,第一中國所得稅共享政策,如果要我說要穩定,也就是中央拿60%,地方留40%,包括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在未來不要變。第二是轉移支付改革不要變,現在財政部對各個省里面一年轉移支付發展到12000億,數額很大這需要完善。一個想法就是要擴大均等化的轉移支付,也就是要想中國的不發達地區增加轉移支付,另外要增加透明度。還有中國推廣省管縣的改革,另外我們國家下一步要建立縣級最低財力保障制度。
最后一個想法預算管理就不細說了,剛才我說到預算管理越來越規范,下一步我們還有措施使我們的預算管理,預算資源的分配更加規范科學。上面是我給大家匯報的第一個方面,總體的財政政策。下面,我側重講講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這里面有八點。第一個想法講講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政策,對我們節能減排有哪些考慮。
我們國家從2008年開始我們把企業所得稅實施了兩稅合并,也就是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并成適用稅收。通過這次改革,我們國家企業所得稅實現了四個統一,改革了歷史上外資企業的稅收對他過分優惠的狀況。第二我們統一了稅率,而且把稅率從33%下降到25%,第三統一稅前扣除,所謂稅前扣除也就是成本列支,使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在成本列支方面實現了統一,這樣就更加實現了稅務公平,使內外資企業從稅收角度站在一個起點上去競爭。
統一稅前扣除包括三項經費,業務招待費,廣告宣傳費,還有公益性捐贈,另外還包括計稅工資,這是第三個統一。
第四個統一就是統一稅收優惠政策,這里面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我們國家小企業的稅率降到20%,那么什么叫小企業?我這個小括號里面做了解決,包括工業企業,工業以外的企業都有界定。另外我們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降到15%,什么叫高新技術企業,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PPT,大概有三個條件由于時間關系就不多講了。
第三個優惠是產業方面的優惠,我們對農業,稅收全免,我們對基礎上市三免,我們對產業優勢也有投資抵免,我們下一步對戰略產業的發展也要實施一定的優惠政策,包括發改委、財政部等等,我個人也在參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布與制定,已經搞了半年多的時間。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給予支持。包括新能源、環保節能、電動汽車等等,還有其他的戰略新興產業都應該給予稅收的支持。
第二個方面是增值稅的轉型,我們國家從2009年開始實施了增值稅轉型。所謂增值稅轉型就是從生產型的增值稅我們轉到了消費型的增值稅,什么叫消費型增值稅?這里面講的第一句話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企業新購買設備他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實際上也就是我們企業的投資,企業購買的設備他的稅額可以抵扣,最后的結果就是企業他的稅負會降低。
另外,就是我們國家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已經降低到3%,在歷史上工業小規模納稅人是6%,商業是4%,這次統統降到3%。另外就是礦產品增值稅率恢復11%。第三是出口退稅政策,近幾年我們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出口退稅率在不斷降低,下一步怎么辦?我理解中國下一步出口退稅政策是結構性的調整。什么叫結構性調整呢?第一就是根據我們下一步經濟形式的發展,如果說中國下一步經濟增長率會出現問題,那么不排除我們下一步要繼續適度提高出口退稅率。第二個方面就是對一些制約性的產品,能耗高的產品我們要降低出口退稅率,甚至要取消出口退稅率,也就是限制這些資源型的產品出口。這樣的話對中國資源的保護和節約,對我們環境的改善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四個政策是關稅政策,整體來講我們進口先進設備和零配件,技術含量高的我們要繼續實施,減免關稅,也包括減免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政策。
第五個政策就是資源稅費改革,一一是資源稅的改革,包括提高稅率和改變計稅依據。大家都知道資源稅的改革從6月開始在新疆開始試點,主要是針對石油和天然氣。我從研究的角度,我覺得這個改革在全國,在新疆試點的基礎上也盡快在全國推開,不僅僅局限于石油和天然氣,也擴大到所有的資源,特別是所有的能源產品。第二是關于礦業權的改革,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在歷史上我們是無償的,下一步發展的方向要變成有償。現在我們國家主要是在煤炭領域實施了礦權的改革,下一步要逐步擴大范圍。第二個我們實施資源性礦區環境治理,我個人建議要建立一種責任責任共擔機制。也就是中央要投入,地方要投入,企業也要投入,三者共同出錢來改善資源型礦區的生態環境。
第六個方面是其他的稅收政策一個想法是燃油稅,我們國家從2009年開始我們取消了養路費變成了燃油稅從現在進展的情況來看,我評價這個改革總體來講是成功的。但是,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二級收費公路,收費取消以后他的債務怎么解決,下一步道路的建設資金從哪里來,這些公路他的維護資金怎么解決,所以這個改革是成功的,但是面臨一些新的問題。現在我正在參加一個研究,要想辦法來解決改善這個問題。第二是消費稅的改革,具體包括對高耗能的行業要重稅,對汽車排氣量大的要重稅。第三個改革是關于城建稅和教育稅,現在這兩個稅收是外資企業繳納,外資企業不繳納稅收不公平,我們要把他們納入其內。第四個想法是地方稅的改革,內容很多,重要的方面是關于財產稅,也就是現在大家講的比較多的物業稅,我的觀點中國要盡快地出臺物業稅,這樣的話對中國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對房價合理定位,對中國經濟包括對銀行風險的防范是非常有利的,這個稅收出臺越早越好,越晚越差。第六個想法是關于環境稅和碳稅,近幾年我們一直在研究環境稅,從環保節能來講,從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來講,我們應該有新的手段,那么新的手段很多,有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環境稅,碳稅就是中國下一步應對,或者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非常重大的手段。環境稅我的一個想法,我們要對二氧化碳征稅,對二氧化硫要征稅,對碳氧化物要征稅,我就不展開了,對碳稅我都有研究,大家在網上可以看到。
我的觀點中國需要碳稅,中國的碳稅在開創初期要低稅率,稅率高了以后我們的產業,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經濟成熟不了。我們一方面需要碳稅,一方面不能太高。根據我們的發展逐步地提高碳稅,這既是我的幾個觀點,具體的情況大家如果感興趣從網上都可以看到。
第七個想法是關于節能財政政策,這里面有幾個想法。第一投入渠道,這里面包括國債、投資、預算內經費、轉移支付、專項資金,我們國家現在有大量專項資金用于節能,包括可再生能源、節能獎勵專項資金、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資金、風能、沼氣、推廣照明產品、建筑領域等等一系列的專項資金,我們正在發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資金,現在有三個方面就是我提到的,都是和我們能源,節能發展有關的。第二個想法是支持手段,剛才我也講過了,包括投資補助在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都有投資補助手段,第二是貼息,第三是支持擔保,第四是股份投資。第三個想法,政府采購的政策在我們國家下一步節能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們國家政府采購的規模現在已經發展到大約1年7千億左右,占到財政收入10%。下一步政府采購整體比重要繼續提高,國外很多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采購的比重大約占到30%,我們現在10%左右,我們下一步的規模要擴大。在政府采購規模擴大的前提下我個人的基本想法,要把環保、節能,甚至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重要設備和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的范圍。這樣一方面擴大了政府采購的規模,更重要通過這個政策對環保節能,對中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簡單講講環境投入和收費的政策。第一我們要整合預算內投入和國債投資渠道,確保環境投入的合理增長,也就是要高于財政收支。第二個想法中央與地方環保事權劃分,現在我們國家事權講的非常籠統,說環保的事權是地方的,這個講法不確定,中央本級對地方的環保發展做了大量投資,下一步把我們的做法參考國際上的經驗更加明晰,而且納入法律。再一個想法我們要按照功能區的定位加大中央對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生態保護的支持。
另外就是要提高現代排污費的收費標準,近中期要達到污染減排成本。最后一個想法,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應該是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并重。我們現在對環保資金的使用,主要是治污也就是末端治理,我們建議在源頭控制方面加大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這樣的話如果把能源的效率節能搞的比較好,大家想想最終污染的排放也會減少。上面就是我的一些基本看法,謝謝大家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