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33名全國政協委員遞交集體提案,建議將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在重慶延長10年。這一消息引起企業界的熱烈反響,不少企業家打電話到所在地的12366納稅服務熱線進行咨詢。
12366咨詢員告訴企業界人士,部分政協委員的提案能否得到采納是后話,企業應重點研究現行的政策規定。根據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繼續執行。企業要抓緊時機,享受現行優惠,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弄清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覆蓋地域。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關于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西部地區”包括“六省五區一市一兵團”。六省為: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五區為: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市為重慶市;一兵團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此外,雖然從地理位置上劃分,湖南省、湖北省在中部,吉林省在東北,但這三個省各有一個民族自治州,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可以比照西部地區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二是要選好鼓勵類產業項目。按照文件規定,西部企業要享受低稅率優惠,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必須具備前提條件,即以國家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
對內資企業,國家鼓勵類產業相關規定有個變化的過程。2005年前,其依據是《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自2006年起,原目錄廢止,依據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其中,鼓勵類共有農林業、水利等26個大類,共639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適用目錄變更問題的通知》(),對享受優惠政策的依據問題予以明確。2006年1月1日前已按原依據審核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只要其產業項目未被新依據列入限制類、淘汰類,仍可享受稅收優惠。
對外商投資企業,國家鼓勵類產業有兩個依據。其一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該目錄經過4次修訂,2007年10月修訂了最新版本,其中鼓勵類351條。其二為《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該目錄在2004年修訂,分。ㄊ、區)列明,各地優勢產業不同。
三是注意避免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項目。從事國家限制和禁止的行業,不僅不能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而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也將與其他優惠政策無緣。比如,文件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民族自治地方的內資企業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減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稅。但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四條規定,對民族自治地方內國家限制和禁止行業的企業,不得減征或者免征企業所得稅。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不僅包括鼓勵類,而且包括限制類,其中列舉了農林業、煤炭等17個大類,共190條,還包括淘汰類,其中列舉了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后產品2個大類,共401條!锻馍掏顿Y產業指導目錄》也列舉了限制類87條、禁止類40條。
四是要注意優惠期限。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的15%低稅率優惠期間為2001年~2010年,如果沒有新政策出臺,西部企業將在2011年和2012年過渡到25%的稅率。此外,根據文件的規定,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上述項目業務收入占總收入70%以上的,內資企業自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兩免三減半”;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自獲利年度起“兩免三減半”。然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優惠期限從本法施行年度起計算。可見,獲利年度不再是享受優惠的期限起點,通過推遲獲利年度籌劃納稅的辦法行不通了。因此,西部企業應據此有個利潤實現時間的長遠規劃。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