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有色、建材以及化工四大行業雖然在GDP貢獻值占11%,但占全國用電量的42%。因此,電力行業未來趨勢將高度依賴于高能耗工業的恢復情況。6月鋼鐵水泥單月產量均創近三年新高,單月產量同比增幅也分別高達6%、21%,而電石、有色也基本恢復至近三年高位運行,增速自6月以來顯著回升。后期來看,鋼材價格回升跡象出現,有助于刺激鋼材生產的積極性。有色金屬方面,隨著電解鋁價格的上漲,預計將有100萬噸的產能重啟。LME銅庫存大幅下降將有效支撐銅價的高位運行,也將刺激銅生產企業的開工率。至于建材,更加看好,受益于4萬億投資計劃,預計水泥行業始終維持雙位數增長。此外,6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8.1%,遠高于1-6月的33.6%。
電力下游高耗能行業逐月復蘇顯現,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PMI指標的良好態勢,預計這一趨勢仍將在下半年延續并有望超預期演繹,因此,維持電力行業全年3%-5%的需求增長預測,并且接近上限的概率不斷加大。
電量回暖的“增量蛋糕”,水電優先分享,火電后來居上。電量回暖的效應分為兩個階段:回暖初期,由于電力增量有限而水電等清潔能源優先上網且成本低廉,因此“增量蛋糕”往往由水電優先分享,自今年3月以來,3-5月新增電量“蛋糕”,水電“吃掉”的占比由12%逐月遞增至15%。但是在電量回暖的第二階段,由于水電靠天吃飯,歷年平均電量相對穩定,水電擴張能力有限,因此火電將盡享第二階段的“增量蛋糕”。直接反應就是火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的企穩回升,目前火電行業利用小時已經大幅回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坑口超預期回落,電量影響不可小覷。鑒于煤炭產能釋放、國際煤價壓力等因素,煤價小幅回落或持平的概率較大。但也不要忽視電量對業績的重要影響。以華電國際為例,以標煤635元/噸、電量增長4%作為基準,預計2009年每股收益為0.298元,測算它的煤價、電量對業績的影響度是1.4:1。這說明煤價固然重要,但當利用小時回升或企穩在一定高位時,對于煤價微漲的承受力也是較強的,雖然個體公司對電量敏感度有差異,但電量復蘇的影響不可小覷。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