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貨幣政策是否會轉向?記者21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日召開年中工作會議,下階段工作基調仍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會議未改變下半年貨幣政策大方向和基調,也未將防通脹列為下半年央行工作重點,央行提出重點要把握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jié)奏。上述知情人士稱,現(xiàn)在貨幣如此寬松,通脹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據(jù)其判斷,通脹年內不會抬頭,下半年預期上升則是有可能的。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去年11月起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貨幣政策首次被定為“適度寬松”。同月,央行取消銀行信貸硬約束。
今年以來,在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帶動下,信貸超常規(guī)投放,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7.3萬億元,僅6月就新增超過1.5萬億元。在信貸推動下,M1(狹義貨幣供應量)和M2(廣義貨幣供應量)6月末分別升至24.79%和28.46%的新高。盡管6月末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增幅仍未脫離負值——同比、環(huán)比分別下降1.7%、0.5%,但近期資產價格大幅上升。
由此市場觀點出現(xiàn)分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有必要將關注點從治理通縮轉向防范通脹,貨幣政策應轉為中性甚至收緊。近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釋放出貨幣政策操作強勢微調的信號:1年期央票重啟,正回購利率和央票發(fā)行利率接連上升,近期還向部分股份制銀行悄然啟動定向央票的發(fā)行。
近期,各部門紛紛召集專家座談,聽取下一階段宏觀經濟和政策取向的意見。
記者獲悉,央行一位高層近期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表示,正式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第一次,又逢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初始階段政策力度把握很難預估,按“寧大勿小”考慮是合理的,事后有必要評估總結貨幣信貸增長。下一步要繼續(x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結合國內外經濟走勢及物價情況,動態(tài)微調政策。
在部分市場觀察者看來,盡管中長期通脹值得警惕,但短期內CPI逆轉、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不大。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通脹不太可能受流動性寬松的過多影響。過去十年,通脹走高與流動性狀況或總需求關系不大,與由自然災害、牲畜疫病或生豬養(yǎng)殖周期引發(fā)的食品供給短缺的聯(lián)系大得多,而目前產能過剩使制造品價格受到抑制。“在沒有通脹真正威脅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不會有很強的動力來大幅收緊政策。”孫明春在一份報告中稱。
交通銀行認為,食品價格持續(xù)下跌將帶動CPI繼續(xù)回落,非食品價格下滑趨勢短期難有改觀。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生產能力利用率偏低,將構成較大的物價下行壓力。因此,短期內通縮壓力仍然存在,預計三季度CPI、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shù))將延續(xù)負增長,降幅則有所收窄。(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