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由二重鑄鍛鋼事業部開展的超(超)臨界厚壁鑄件熱處理工藝攻關工作取得成果,截止目前,經過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一致努力,較好地解決了以往該類鑄件熱處理時出現的質量問題,力學性能也較穩定。從鑄鋼車間和電爐車間執行新的熱處理工藝共27爐次、處理產品50余件、重量約1500噸的情況來看,效果良好。
今年,鑄鍛鋼事業部陸續承接了國內外多家火電主機廠的超臨界厚壁鑄件訂單,其中含高鎢、鈮、鈷等高合金鑄件產品尤為集中。
在此之前,由于該類產品結構復雜,零件壁厚差距大,力學性能要求高、材料裂紋傾向性大,其性能熱處理一次合格率偏低,裂紋控制難度較大,影響了制造成本和產出周期。
為解決這個難題,從今年5月份開始,由鑄鍛所牽頭,電爐車間、鑄鋼車間積極配合開展了該類厚壁鑄件熱處理冷卻方式工藝攻關,采用了新的熱處理工藝,一舉攻克了過去此類鑄件熱處理時出現的缺陷難題,為鑄鍛鋼事業部在熱處理超(超)臨界厚壁產品方面開拓了新思路和方法,積累了生產經驗和數據。
現如今,我國鑄件也飛速發展,逐漸建立者自己的成就。此次二重鑄鍛鋼事業部開展的超(超)臨界厚壁鑄件熱處理工藝攻關工作取得成果就和企業人才的作用密不可分。
鑄件企業要良好運行,需要三種類型的人才,即企業的管理者、企業的技術性人才、技能型人才,這三者缺一不可,相互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鑄件人才體系。
技能型人才是從生產實踐或工作實踐鍛煉而來,他們有較強的實踐經驗,但理論水平不高。
技術型人才都經過了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擁有較高科研理論水平,實踐經驗較少。這二者各有其優勢,又存在不足。
在鑄件生產中,二者互相取長補短,必能促進鑄件業的發展。技術人才以其掌握的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投入到鑄件生產實踐中,發揮其技術創新骨干力量的優勢,促進鑄件技術的不斷更新。
鑄件技能型人才利用其長期的生產實踐經驗和高超的技能水平結合技術型人才創造發明的新技術投入到鑄件生產中,必能提高鑄件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從而促進鑄件業發展。
而鑄件企業的管理人才是整個鑄件企業的內部系統運行的指導因素,他能夠合理的安排鑄件企業的各方面事宜,如生產、銷售、人才等方面的安排,從而使企業的各個部門協調發展,達到最大的運作效益。(來源:國際鑄業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