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能過剩的突出行業,鋼鐵業依然深陷“泥沼”,從前三季度數據看,雖然全行業呈現弱復蘇局面,但是供需不平衡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化解。業內人士分析,伴隨著更為嚴格的污染防治措施,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結構洗牌,舊產能將更多更快地關停。
鋼鐵業依舊底部徘徊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為113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但銷售利潤率僅為0.41%,仍處于工業行業中的最低水平,鋼鐵主業仍然徘徊在虧損邊緣。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鋼鐵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僅是受到了市場和成本的雙重擠壓。其背后重要的一點是我國鋼鐵業正在為過去十多年的粗放式發展“埋單”。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由于鋼廠恢復生產的能力較強,一旦鋼價上漲,便會加速生產,導致庫存快速上升,從而打壓價格。但去庫存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同時,由于價格上漲的幅度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長了鋼價下跌的時間。如此情況,造就了當前鋼價“漲的漲不高,跌的跌不狠”。
最近公布的上市鋼企三季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行業凈利潤62億元,同比增加295%,持續呈現弱復蘇局面。不過在盈利持續回升的情況下,行業仍有大部分產品處于減值狀態,資產減值損失較去年基本持平。
興業證券研究員蘭杰認為這樣的矛盾可能反映出行業盈利恢復的基礎并不牢固,凈利潤的增長并非完全來源于鋼材盈利的回升,而是部分來源于主業之外的因素。“‘造血能力’沒有明顯改善,僅靠信用擴張向上游融資的行為并不可持續。行業內資信較好的上市公司在各個融資渠道均面臨一定的障礙,而盈利較弱、資信不高的企業必然面臨更為嚴重的資金壓力,可能會成為行業格局變化的催化劑。”
地區性過剩問題依然嚴峻
“河北、山東等環渤海地區產能過剩問題相對突出。”“我的鋼鐵”研究中心主任汪建華認為,這些地區部分企業存在效益低、供需不平衡、環境保護不到位等問題。
高華證券報告顯示,環保部在2013年3月的核查中發現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省河北60%的鋼企有污染違規問題。
政府對高污染水泥與鋼鐵產能的“零容忍”立場也使得鋼鐵產業將進一步洗牌。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指出,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整合分散鋼鐵產能,推動城市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
意見中明確,要通過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消化部分過剩產能。比如在鋼鐵領域,要推廣鋼結構應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建設領域鋼結構的使用比例。
寶鋼鋼構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榮亮指出,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40%以上。而在中國,這一比例不到5%。提高鋼結構使用比例,既有利于過剩產能化解,又能帶動產業升級。
鋼鐵業將打環保持久戰
環保部本月下發《關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鋼鐵行業將再次成為其重點檢查督查的工業行業之一。
據初步估算,要滿足國家關于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1000萬噸鋼的環保投入為10億元,這意味著生產一噸鋼治污成本就要100元。在當前鋼企微利或者虧損運行的背景下,如果政府嚴把環保關卡,這將意味著一些管理落后、盈利能力低下的民營小鋼廠將會逐漸被淘汰。
高華證券研究員高富盛指出,鑒于中國嚴重的污染情況和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國家已推出了最為嚴格的環保政策來治理環境。我認為這將導致10年來首次更多更快地淘汰舊水泥和鋼鐵產能,行業運營成本的上升有益于行業龍頭企業,相比與沒有投資環保的小型生產企業,行業結構進一步產生了分化。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元瑞表示,短期來看,面臨較大環保壓力,政府會對混亂不堪的行業格局進行實打實的整頓,進而實現行業供需的再平衡。然而即便國家對環保工作足夠重視,近期鋼市依然沒有像樣的反映。可能是因為一直以來政策的執行力度都低于預期所致。這也使得至少在目前,我們尚沒有辦法斷定,這一次看上去像“來真的”的環保措施一定能短期就改變已冰凍三尺多年的鋼鐵行業。
上海月月潮集團副董事長黃強妹表示,環境友好型的科技含量高產品成為該企業轉型的升級方向。“我們放棄粗鋼等前期產品轉而重點發展國家扶植的精品鋼,主要是用于深海開采、石油能源管道運輸等產品,這也給企業創造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汪建華認為,化解產能過剩還需要具體貫徹落實政策,加大執行力度,通過環保立法等手段推進鋼鐵行業結構轉型。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