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多事之秋的10月份,銅價表現異常沉穩,既沒有大幅上漲也沒有形成新一輪跌勢的趨勢。隨著美債危機警報解除和中國三季度宏觀經濟公布,前期支撐銅價抗跌的短期因素將逐漸減弱,而包括產出和庫存“雙升”的庫存壓力、季節性因素、宏觀環境轉弱和需求減速等一系列利空將重新主導銅市,后市銅價下行風險逐漸加大。
首先,供應壓力將不斷加大。從海外礦山來看,全球銅礦產出不斷攀升,2014年產出還將加快。作為第二大產銅國秘魯,其7月銅礦產量錄得最大漲幅,約為13.7%。力拓集團將全年的銅產量預期從2.5萬噸提高到59萬噸,該銅礦所在地區在今年4月發生里氏2.4級的地震,曾導致生產中斷,目前實際復產情況好于預期。而麥格理稱,2013年僅有50萬的銅礦產出受干擾,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2004年到2013年期間該數值平均為90萬,年內將多出40萬噸的銅礦額外供應。與此同時,蒙古、印尼、智利等地的銅礦開發或擴張提升了產量,世界最大的10個銅生產國的產量預計將會在今年提高8%,2014年會進一步提高5%。
在銅礦擴張之際,銅精礦加工費不斷上漲,冶煉產能也不斷擴張。因此,中國精銅產量將繼續攀升。上周,銅精礦現貨加工費成交在100-110美元/噸,品位稍低的銅精礦現貨報價也在110美元/噸以上,而金川40萬噸礦產銅項目也于10月18日正式投產。
其次,國內銅庫存回升。截至10月18日,上期所銅庫存升至172109噸。此前在4月3日創下了24.2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稍后開始持續下降,在9月30日降至151124噸的年內最低紀錄,10月份又開始回升。盡管LME銅庫存持續下降,但是我們認為是LME倉儲制度改革在即和監管壓力導致銅顯性庫存轉為隱性庫存,并非消耗掉了。
市場更加關注的保稅區銅庫存,在今年年初保稅區銅庫存一度突破100萬噸,在6月份降至35-40萬噸,稍后在8月份又開始回升,目前來看已經突破60萬噸。作為不投入消費領域的銅隱性庫存,一旦四季度經濟再度減速,那么資金壓力會導致保稅區銅庫存被迫流出。
再次,銅需求將再度減速。作為銅消費第一大領域,巴克萊發布的數據顯示其在9月份,下降15%,至人民幣310億元,為今年電網投資首次出現同比下降。調研數據也揭示了9月份旺季消費不及預期。富寶金屬調研發現,今年9月開工率較去年出現大幅下降,大型企業同比開工下滑8.7%;中型企業下滑18.62%;幅度最大的當屬小型企業,降幅高達19.55%。
而9月份宏觀數據也給銅消費減少提供了先行指標。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8月份回落了0.2個百分點,而更能反映工業制造業景氣度的發電量,其9月份增長8.2%,遠低于8月份的13.4%。此外,我們關注到1-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較1-8月份也回落0.1個百分點,盡管四季度鐵路等基建投資可能加速,但是鐵路基建投資是分散在很長的一個工期當中,四季度當季并不會對銅消費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