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作為中國礦業的龍頭企業,始終將資源控制作為首要戰略,把礦產資源作為礦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要控制資源,找礦工作尤為重要。導報記者近日從紫金礦業獲悉:去年,紫金礦業投入4.5億元地勘資金,實現地質找礦重大新突破,探獲資源價值超千億元。而紫金礦業目前控制資源的60%以上來自于自身勘探成果,每年的資源增儲遠遠大于資源消耗,夯實了公司可持續發展。
4.5億變千億
對一家礦業公司來說,什么最重要?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認為,不是企業獲得了多少利潤,而是擁有資源的價值。因此,在找礦的投入上,紫金人從不吝嗇。
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紫金礦業在地勘資金上的投入,就達到了4.5億元。“這個投入的概念,大致相當于一個中等級別省份冶金局或有色局旗下所有地質隊的地勘投入。”紫金礦業地勘總院院長張順金說。
投入雖然大,但產出比也是最高。張順金舉例,僅銅這一塊,紫金山地區的找銅成果在未來幾年增儲累計可望達到400萬-500萬噸,相當于我國未來三年銅礦計劃的一半。
同時,張順金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黃金60.45噸,礦權價值約12億元,資源潛在產值約215億元;銅40.8萬噸,礦權價值約12.24億元,資源潛在產值約245億元;鉛鋅204.67萬噸,礦權價值約12.8億元,資源潛在產值約307億元……
“這就意味著,紫金礦業投入不到5億元找礦,創造礦權價值近50億元,潛在礦產品產值超過了1000億元!”張順金說。
以“敢打第一鉆”著稱
一直以來,紫金礦業把礦產資源作為礦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通過補充勘查,紫金山金礦從一個小型礦床發展成為世界級超大型金礦,勘查成果的價值遠大于紫金礦業開發紫金山金礦以來的所有收益。
紫金礦業形成了自己的找礦思路———“生產礦山或籌建礦山深部及其周邊找礦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增儲途徑”。紫金山金銅礦、香格里拉爛泥塘銅礦、水銀洞金礦、烏恰鉛鋅礦等一批骨干礦山多年來持續增儲證實了這一思路。
陳景河提出,根據地質體、礦體物性差異,運用物探技術,進行立體填圖,可實現高效、較為精確定位,對于提升地質勘查工作質量和水平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一思路下,紫金礦業地勘部重視各個項目的前端管理和過程管理,組織專家深入現場進行審查,為找礦提供好思路。陳景河說,紫金礦業今后將積極投身于找礦大行動,為提高我國資源保障能力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