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破解冶金物理法提純技術世界難題
金融危機以來,多晶硅價格由最高時的280萬元/噸降至80萬元/噸,生產企業“遍體鱗傷”紛紛停產。寧夏發電集團卻利用自主研發的冶金物理法提純技術,生產出成本低廉、品質優良的多晶硅產品。自去年11月投產以來,一直滿負荷生產,今年一季度已生產硅產品128噸。
經過400多天、1.4萬多次試驗,2007年3月,寧夏發電集團成功提煉出第一根純度為99.999%的晶體棒,破解了冶金物理法提純技術世界難題。目前國內通用的西門子冶煉法每提煉1000噸多晶硅,需耗資14億元,而冶金物理法只需4億元。發電集團聲名鵲起,2008年5月集團意向訂單一度達到1億多元。受金融危機影響,多晶硅市場價格大幅下滑,而發電集團仍有一部分利潤空間,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機。
目前金融危機仍未見底,發電集團已謀劃出抵抗之法。最近,集團董事長劉應寬逆勢而上,籌備多晶硅、單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板組件,以及規劃在寧夏干旱荒漠地帶建設光伏電站等項目。屆時,寧夏發電集團將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完整太陽能產業鏈的新能源企業,抵抗危機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公司還逐步改善提煉工藝,目前,使硅制品純度達到99.9999%,用其制成的電池板光電轉換率從最初的15.3%提高到了17.9%,拓寬了市場群體。另外,集團為解決產能過低、市場需求旺盛矛盾,擴大生產規模,銀川市經濟開發區1萬噸高純硅和2000噸多晶硅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