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剛剛結束的各主流鋼廠4月份的首次碰頭會上,為了達到穩定201熱軋窄帶行情走勢的目的,各主流鋼廠4月份減產情況及計劃產量問題有了詳細內容,具體如下:福建吳航表示減產3萬噸,4月份計劃產量將在3萬噸;西南不銹鋼4月份減產1.5萬噸,計劃產量2萬噸;河南金匯減產約8000噸,計劃產量1萬噸;瑞田減產約0.5萬噸,計劃產量1萬噸;廣西桂新、江西盛達、清遠青山等均未明確表示減產,但4月份主流鋼廠計劃產量僅在18萬噸左右,與平常的24萬噸相比,減產總量達6萬噸,減產幅度為25%。從上個月開始就傳得沸沸揚揚的減產消息終于塵埃落定。面對出口市場幾乎陷入停滯的僵局,國內市場需求成了電解錳廠家最后的希望所在,特別是在國家頒布了鋼鐵和有色金屬振興計劃之后,自從二月下旬開始電解錳價格大幅回落,已有50%的企業選擇停產。多數還在半線生產的廠家都是懷揣著黎明將近的心理在堅持,希望第二季度的電解錳市場能夠有所起色,顯然,事實上,四月份的情況更加的令人擔憂,電解錳價格已經開始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民營鋼廠的減產信息使人為穩定價格的阻力重重,電解錳由此可能陷入下滑通道,隨價格的下調,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臨時性停產。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