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俄羅斯工貿部稱,在3月21日到4月1日之間,莫斯科將正式對從中國和韓國進口的金屬滾筒發(fā)起反傾銷調查,并收集成本和價格的相關信息。有關人士表示,調查結束和結果報告提交的日期預計在7月21日。
俄工貿部同時透露,去年12月12日,俄方就公布了俄鋼管 制造業(yè)申請的對中國進口防腐鋼管進行傾銷調查的結果,中國鋼管被認定對俄羅斯鋼管業(yè)造成了打擊,此外巴西進口的鋼管也在此次調查之內。該申請中還提案對此類鋼管征收為期三年的28.1%的保護稅。但是,俄羅斯內閣內部對此意見不一。
在上個月達沃斯經濟論壇發(fā)表的一篇演講中,普京聲稱他不贊成對俄羅斯進口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并稱其為“經濟上過度的自我主義”。但是他同時承認,本國鋼鐵業(yè)對抵抗亞洲進口壓力所采取的保護主義措施是他難以阻止的。
目前,俄羅斯鋼管制造業(yè)的訴求并沒有完全如愿,因此,中國鋼管業(yè)的一些擔憂目前還是不必要的。
俄羅斯制管業(yè)基金會的領導人亞歷山大?德尼科證實:“雖然中國制管商一直在威脅我國市場的穩(wěn)定性,但我們目前還沒有對中國制管業(yè)采取任何抵制措施。我們正在為采取反傾銷措施而努力,但現(xiàn)在的情況還不容對樂觀的結果做出準確預計。”俄方制管業(yè)稱,中國出口商對管材的定價是俄方國內市場價格的1/5到1/3。
然而,亞歷山大?德尼科提供的關于中國管材 進口的數(shù)據(jù)并不能證實國內市場的怨言有理可依。德尼科稱,2007年從中國進口的包括大直徑管材在內的管材共計24萬噸,在2008年進口量跌至“大約20萬噸”。貿易部提交的報告只強調了2004年到2007年進口管材的數(shù)據(jù),并沒有考慮2008年第三季度后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的鋼材市場需求變化和貿易保護情況。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報告顯示,俄羅斯已經展開了對中國軸承鋼的反傾銷調查,但是這隨即被莫斯科貿易部的官員否認。同時,亞歷山大?德尼科也否認了這一說法,稱進口量的數(shù)目還不足以促使政府實施反傾銷調查。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