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3日在第五屆中國產業競爭力國際論壇上表示,目前的內外部環境下,中國國內經濟運行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提升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擺在面前的重要任務。
魯建華指出,受金融危機影響,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明顯,紡織、輕工、化工等部分產業產品對美出口已呈現負增長;部分行業產銷、利潤嚴重下滑,個別行業中小企業出現倒閉現象。
魯建華認為,中國產業的傳統比較優勢正發生變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總體仍不夠強。他解釋,隨著近兩年來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調整、REACH法規實施等新經濟、政策形勢的出現,中國出口加工業的競爭力明顯減弱,中國通過傳統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
中國政府正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新形勢:增大對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兩次調低貸款利率,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等。其中尤其是較大面積提高出口退稅率,共涉及三千四百八十六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八。這些措施將對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發展和重振中國企業的信心發揮積極作用。
魯建華認為,除了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產業結構、在生產性服務性行業放寬市場準入外,政府特別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建設、政府管理效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對于核心競爭力的實現和支持核心競爭力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