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計劃在2009年7月份正式引進鉬合同,同年10月將進行氧化鉬的首筆交易。LME合同規定交易氧化鉬的鉬含量為59.5%(+/-2.5%),銅含量為0.5%,交易單位是2噸,交易期為3個月和15個月。
一些主要的鉬生產商包括Codelco和Freeport- McMoRan等公司都在積極響應。這些主要大廠商已經熟悉了LME電解銅的交易規則,沒有反對情緒。自1881年起LME就開始運行,已經有近130年的交易歷史。因此,LME已經成為了全球金屬交易的中心集散地,一旦氧化鉬被引進,鉬交易就會有更高的透明度。
全球每年鉬需求量僅18萬噸,相當于全球鎳需求量(138萬噸)的1/8。LME商品的需求規模較小,就會成為投機商的目標,且更容易造成人為價格波動。以鎳為例,2007年5月LME鎳價漲至歷史高位5.42萬美元/噸,但2007年的鎳供應已經過剩12萬噸,并且過剩訊息是在2007年2月份已經有所顯示。市場對供應過剩的忽略,造成了鎳價盲目上漲,主要原因就是投機資金金額較大,造成LME鎳需求大大高于實際鎳需求。
全球鉬需求比鎳小很多,作為商品被引進LME作為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產品,造成鉬價波動的人為因素會更為突出。
鉬生產商積極響應的背后是他們都確信LME對鉬交易的套期保值有很大作用。目前交易中把貿易商在美國的金屬雜志上每周四公布一次的氧化鉬價格作為參考價,貿易商-生產商和消費商之間達成的合同規定氧化鉬價格必須參考鉬價。事實上,這樣的參考價是沒有準確的衡量標準的,而且并沒有LME交易的透明度。盡管如此,2009年10月LME引進鉬合同后,交易現狀將發生重大改變。LME鉬價波動頻率將會加大,供需面影響的價格和市價快速變化的步調會有一定不協調性,所以交易參考價將會視實際情況而選擇LME交易價和每周刊登貿易商價格其中的一種。
鉬的交易形式主要分為以下3種:(A)鉬生產商直接和消費商進行合同交易(B)冶煉廠家從銅礦購買伴生硫化鉬交付焙燒廠加工或者自己加工后出售,產品包括氧化鉬和鉬精礦(C)貿易商從中國或其他地區進口鉬精礦,然后出售給消費用戶。
目前,全球鉬供應仍然緊張,加之中國政府頒布了相關政策限制鉬產品出口。(C)貿易類別可能會消失,從中國進口量將會萎縮,LME引進鉬交易后使得貿易商可能恢復此交易,主要從LME購進鉬。(B)貿易類別焙燒廠購買銅生產商的伴生鉬礦后焙燒出售,據預測這種貿易類別將會產生變化,不過個別的談判將會有多大程度參考LME鉬價尚不明確。
LME的核心在于公平交易和自由競爭,真實反應全球供需情況,從而形成相應交易價格。為了避免LME鎳價忽略供需人為操控的局面,就要嚴格追蹤鉬價變化。如果鉬被LME引進后成為投機商的運作對象,那么很可能鉬價會嚴重脫離鉬的供需面。(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