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印尼總統蘇西洛結束了對日本為期3天的會議訪問之旅,返回到雅加達。據報道,本次訪問取得了日本商業界的承諾,幫助其建設最為短缺的電力供應工程。對于目前所爭議的建立礦產業下游產業鏈的問題,那將是一個遙遠的解決方案。雖然整個印尼礦產業已經躲在這個堅實的盾牌后面5年之久,但是2014年1月12號實施禁運的憲法“尚方寶劍”,在國會的揮舞下,已經突破了各種的保護,插入了這個一直是印尼經濟支柱產業的命門。
總統下一步將會約見“首席經濟部長,能源礦產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工業部部長以及國會議員代表”,征求他們各自的意見,才會再做定奪。毫無疑問,經濟部長,商務部長連雙腳都會贊成延續原礦出口,如果允許他們這樣做的話。這樣起碼他們不用絞盡腦汁減少本來就已經赤字的貿易逆差。工業部長可能是越來越多的加工精煉工廠的直接受益者,不過同時他或許要權衡:一下子失去很多開采的企業支持。
這也不用太費心計,眾多的開采業者早早都已經停止了業務。至于礦能部長, 那是鐵桿的自然資源捍衛者。在12月5號同國會代表商談后,他就已經警告業者“在我初任部長職位的時候(2011年),都已經說過,2014年原礦不能出口,不要再期待出口(賣)國家了(tanah air).”
國會議員們,這些直接參與審議批準憲法的衛道士們,自然要捍衛他們的尊嚴。否則下次經過他們審議的議案,都會被中央政府當作廢紙一張。總統可以調停的空間非常的小,因為他也在那本厚厚的書上,簽過他的大名。或許在那時候,他沒有想過今天會變成他的獨木橋。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是要法律的尊嚴,還是要人民的飯碗。似乎大家早都做好了準備。總統和經濟部長在各種場合下都已經表態,一切還在掌控之中。只需要1-2年的艱苦時期,到2016年,“牛奶場”和“面包廠”都會自動建立好的。
要相信他們的判斷。2013年大宗出口的原礦主要是鋁土礦(5千1百萬噸),鎳礦(5千2百萬噸),以及鐵礦石(1千8百萬噸)。鋯英砂屈居第四,5萬4千噸。其余礦種出口均未超過6千噸。而這前四位的產業,都有相當的企業已經或者完成了冶煉廠的建設,部分工廠已經開始試運轉。據統計,總共有130多個加工冶煉廠在籌建或者建設中。
面對這樣一種局勢,他們沒有太大的“遠慮”,只是需要面對惱人的“近憂”。只要這種經濟壓力還沒有觸動經濟動脈,法律的尊嚴,是政府一定要捍衛的。至于業者或者地方政府的反彈,對中央政府來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中央政府一直保持著全贏的記錄。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