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高了對非公經濟的定位,對此,民營企業家、新希望(13.10, 0.00, 0.00%)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困難和壓力,還要靠時間和社會觀念的轉變,靠非公經濟自身的不斷規范運行來得到市場、政府和社會的認可。
近日,劉永好在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回憶30年多年的創業歷程。他感嘆道:“作為干了30多年的老民營企業主,我看到前面的朋友一個一個倒下去,有些是累倒了,進了醫院,有的是因為出事進了法院。這些私營企業家都稱為‘兩院院士’。”
劉永好幽默地談到自己的不倒經驗:“我要有一個‘準院士’的心態,更加努力和謹慎,我希望這個準字越長越好,什么時候把準字去掉了就麻煩了。”
劉永好說,民營經濟這么多年是伴隨著政策發展而發展的,從“不要動他,看看”到“有益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到“兩個毫不動搖”,到今天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重要的基礎力量,要堅決地支持和發展。
談到目前民營經濟面臨的困難時,劉永好說:“國有企業有一個自豪感,有一點高高在上。現在跟國有企業合作、談收購的時候,各個地方也存在一些陷阱或者壓力。市場反應非常敏捷,但一涉及到國有資產的收購,就要政府來批,往往時間很長,一個月、三個月甚至三年。三個月還好,但是市場瞬息萬變,一等三年,機會就可能沒有了。”
劉永好說:“大家普遍感覺到玻璃門、彈簧門甚至旋轉門確實存在。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是重視的、肯定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有很多的困難和壓力,這得靠時間、靠社會觀念的轉變,靠非公有制經濟自身的不斷規范運行來得到市場、政府和社會的認可,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