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業內獲悉,國內多晶硅企業生產情況出現好轉跡象,多家企業多晶硅生產線重啟。此外,中國反傾銷初裁確定和海外企業停工減少了進口壓力,國內價格穩步回升。業內預計,隨著未來分布式光伏項目進一步推廣,國內光伏市場將迎來真正復蘇。
消息稱,韓國第一大多晶硅生產企業OCI株式會社(產能42000噸)8月中下旬發生火災短期內裝置重啟可能性不大。安迅思化工行業分析師許諾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市場需求為7萬噸,近60%的產能依靠進口,其中韓國、美國貨源占約80%。”她進一步解釋到,“也就是說,理想情況下如果韓國OCI長期停車,下半年國內多晶硅企業產量有望翻倍,增至6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商務部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的方式實行臨時反傾銷措施,初裁認定自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傾銷幅度為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傾銷幅度為2.4%至48.7%,這對國內多晶硅企業復產形成利好。
在企業層面,目前,四川瑞能3500噸/年多晶硅裝置已重啟,四川永祥4000噸/年多晶硅裝置計劃今年9月重啟,特變電工12000噸/年生產線也已投產,公司具有從煤炭到自備電廠到多晶硅的完整產業鏈,能夠將多晶硅成本控制在15美元/千克以內,與國外廠家相比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3中國光伏發展報告》顯示,國外先進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或已低于25美元/千克,而國內大多數企業成本還停留在30美元/千克以上。安訊思數據就顯示,2012年國內多晶硅企業虧損面超過80%,平均開工率低于40%。
國際“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國內光伏生產企業為了生存下來已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自然淘汰完成后的企業未來幾年會迎來光明前景。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