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9月10日在其官網表示,決定自2013年至2015年底,開展中國主要礦產資源對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程度研究工作。
國土部稱,中國對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的研究論證啟動于上世紀80年代,此次系第四輪研究論證。將摸底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鉻、錳等46種主要礦產資源對未來20年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研究礦業的產業布局、產業機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布局關系,為國家宏觀決策和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資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根據國土部的安排,此輪研究論證將由國土部牽頭,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核工業地質局、中化地質礦山總局等都將分頭承擔相應礦種的資源保障程度研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將協助做好油氣資源保障程度論證研究,開展典型油氣田技術經濟評價。
按照部署,今年,國土部將著手開展山西、湖南、云南、陜西等4個試點省的煤炭、鐵、銅、鋁土礦、鉛、鋅、銀、磷8種大中型礦區技術經濟評價,并基本完成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煤炭、鈾、鐵、稀土等16個單礦種保障程度論證。
2014年將開展廣西、甘肅等10省(區)錳、鎳等15種礦產資源大中型礦區技術經濟評價;完成油頁巖(油砂)、頁巖氣兩個礦種的可供性論證;完成錳、鎳、鎢、錫、金等15個單礦種保障程度論證。
2015年將開展吉林、重慶、四川等15個省區15種礦產資源大中型礦區技術經濟評價,完成釩、鈦、鈷、石墨、金剛石、高嶺土、水泥用灰巖等13個單礦種保障程度論證,并對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在國際上的地位,二次資源和非常規資源可供性等進行綜合研究;并最終提交保障程度論證綜合研究報告,形成礦產資源政策建議上報國務院。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