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跟蹤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國內光伏多晶硅平均價格一改此前低位徘徊的態勢,單周上漲5.23%,達17.5美元/千克,創下數月以來的單周最大漲幅。
業內認為,7月24日商務部對產自美韓的進口多晶硅提出“雙反”的初裁結果開始取得效應,進口多晶硅減少改善了供需狀況。不過,當前多晶硅產能過剩矛盾并未根本改善,價格短期回暖或許并不能改變長期仍下滑格局。
“雙反”利好顯現
7月18日,商務部發布年度第48號公告,決定自7月24日起,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但消息公布后,并未引起國內多晶硅價格立竿見影式的反應。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7月24日發布的市場跟蹤簡報,截至7月23日,國內多晶硅主流報價為10.5-13.5萬元/噸,均價仍在此前持續數周的12.3萬元/噸左右的水平。而進口多晶硅主流報價16.25-18.5美元/千克,均價也維持此前的16.63美元/千克。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雙反”的利好效應須待一定時日,7月24后新批次進口多晶硅在國內口岸交割時才能顯現。其直接體現便是來自美韓的多晶硅進口量的快速下降。過去一周多晶硅價格大幅上漲5.23%,則被認為是“雙反”效應開始顯現。
行業頹勢難改
盡管如此,業內分析指出,即便價格上漲,2013年多晶硅行業發展趨勢不會改變:一是進口仍遠大于自產,約有2/3的產品仍需通過進口解決。二是多晶硅企業很難實現盈利,由于目前多晶硅價格太低,因此即便提升到20美元/千克以上,大部分多晶硅企業也很難實現盈利。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此前發布報告披露,目前國內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剩6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如果考慮已經關停的企業,國內整個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30%。
隨著上半年多晶硅“雙反”預期增強,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上半年基本維持在13萬元/噸的水平,同比雖下降4.2%,但降幅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上述分析師表示,“雙反”預期已經逐步削減,但多晶硅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未解除,這一本質性問題仍可能會使得多晶硅價格短期內仍難進入上行通道,甚至還可能有進一步下滑的隱憂。
據他分析,今年國內多晶硅市場需求量預計將達8萬噸左右,但國內企業目前能形成的有效產能突破14萬噸,即便不考慮進口,國內市場多晶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將長期維持。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