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在中國政府明確“穩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的工業、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的態勢。包括發改委人士、政府智庫人士、投行學者乃至海外媒體的各界聲音顯示,中國經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企穩。
盡管期待了數月的經濟反彈終于顯露出一絲跡象,但能否持續下去仍有待內外環境和政策落實情況的考驗。
多項數據表現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7%,比6月份高出0.8個百分點,結束了5月以來連續兩個月回落的趨勢。
在工業數據發布之前,8月初發布的官方PMI已經用較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的表現,展現出制造業信心有所恢復的態勢。但連續疲軟的經濟走勢讓市場對這一反彈存在不小的質疑,并引證匯豐PMI和海外PMI的下滑走勢強化自身論調。但最終的工業數據驗證,制造業的確出現了恢復。
與工業生產恢復相匹配,中國的PPI也出現了可貴的降幅收窄現象。同比下降2.3%的表現,與同比上漲2.7%的CPI一道,同處于較為溫和的區間。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相信,工業經濟的回升主要和制造業以及電力、燃氣、水生產加快有關。尤其是鋼材、有色金屬、汽車等生產加速,對工業回升拉動明顯。
工業數據的改善也源自7月份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駕馬車”相對給力的表現。
消費方面,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1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比上月增速放緩0.1個百分點,基本持平;投資方面,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17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與1~6月份持平,從2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的回落態勢中企穩。
另外,出口“逆襲”也得到了廣泛關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41.6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1%,高于上月的-3.7%,進口同比增長10.9%,遠高于上月的-0.7%。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在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僅對日本貿易下降。
李慧勇認為,從四大類投資看,制造業投資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回升,服務業投資增速略有回落。7月消費增速略低于上月和13.5%的市場預期,不過總體還算不錯,在經歷了去年年底的一次性回落之后,消費總體上呈現恢復性增長的態勢。
與此同時,盡管官方數據尚未出爐,但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近日稱,根據電力調度數據分析,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將在9%左右,大大高于6月份的6.3%。不過。其中的“高溫因素”不容忽略。
此外,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信貸及貨幣增長超過預期: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999億,同比多增1598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從上月的14%加速至14.5%,M1增速從上月的9%加速至9.7%。在經濟企穩回升跡象出現的大背景之下,認為貨幣政策應該“按兵不動”的聲音成為業內主流。
政策明確后形勢漸明
對于經濟數據出現好轉跡象的原因,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院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市場一直希望宏觀經濟數據盡快出現扭轉,但由于上半年需求沒有改善,這一轉折一直沒有到來。但在政府高層進一步強調“穩增長”,市場預期政府會有溫和刺激性措施出臺后,投資有所改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再加上企業已經經過半年多的調整,存貨和效益都有所改善,所以經濟數據也就出現了一些好轉。
回溯近期的政策信號,實際上政府一步步明確了底線管理的思路和“穩中求進”的態度,也一步步穩定了市場信心。
李慧勇判斷,從7月份的情況看,政策微調從信心和實際效果看都有體現,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國家仍將延續目前的政策基調。除了召開三中全會之外,市場呼聲很高,條件也基本具備的重大改革措施例如新型城鎮化、金融市場化等有望成為下半年改革的重點。
李慧勇認為,考慮到政策微調,總體需求趨于穩定,目前仍維持今年全年GDP增長7.6%,三、四季度GDP分別增長7.6%和7.5%的判斷不變。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