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yahoo財經7月8日新聞,2012年,原鎂生產仍由中國掌控,Roskill預計其產量占全球的75%;俄羅斯和美國合在一起占了16%,其他小的比例來自于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巴西,塞爾維亞和烏克蘭。馬亞西亞和韓國在近年進入市場,但產量很小,這些再加上其他有限的供應量對中國仍繼續增長的份額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再生鎂產量在21.1萬噸,主要來源于壓鑄廢料。北美是再生鎂的主要產地,接下來是歐洲,這些國家是鎂產品的消費地區。
中國原鎂產量居領先地位,這反映了其國內礦石供應充裕,同時硅鐵&能源(煤,焦炭和電)的成本較低,它們都是高耗能皮江工藝的基礎。然而,迫于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和政府要求減排的壓力,鎂企業注入資金,優化工藝以降低成本。盡管在鎂供應上,中國可被視為一體,但其產業內部競爭仍較嚴重。近年來,焦爐煤氣的使用導致國內生產向陜西轉移,抑制了山西和寧夏的增長,同時也影響其他地區的產量。
皮江工藝的低投資成本使得省份之間的產能轉移相對容易,但也導致了較大的產能過剩問題。Roskill預計中國原鎂產能在130萬噸,其中只有80-90%在使用中,余下的閑置或者虧損。2012年這種趨勢已經導致中國一較大廠商停產,產業兼并加劇。
中國存在著競爭和產能過剩問題,不過,青海一家10萬噸產能的電解廠將在2013年啟動,這將進一步改變中國國內的競爭格局。幾家企業采用新工藝或者現有的電解法或皮江的改進工藝,他們仍然繼續尋找其他國家的生產機會,特別是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然而,隨著市場需求增長,中國鎂占市場的份額將呈穩固增長的趨勢,除非上述項目能與中國皮江工藝相抗衡,同時,這些項目在目前及短期內2,500-3,000美元/噸的價格水平下經濟可行。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