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產業發展】內蒙古積極布局新材料產業新賽道
夏日北疆,萬物勃發。在包頭稀土高新區,一個個重大項目按下“快進鍵”,稀土產業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熔煉爐內熾熱鋼水奔涌,無人搬運車(AGV)靜默穿行……在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包頭工廠的“黑燈車間”,每90秒便有一塊高性能釹鐵硼磁體自動下線。
在臥龍電驅包頭永磁電機有限公司,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已全面投產。與此同時,金力永磁二期4萬噸高性能磁材項目部分投產。車間內,熔煉爐中的合金溶液歷經氫碎、氣流磨制粉、壓型、燒結、機加工、電鍍等工序,最終蛻變為閃耀金屬光澤的磁鋼。
“我們的訂單已排至2026年了。”該公司總經理蘇權說。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戰略資源。2024年,包頭市稀土產業成績斐然,5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52億元,35個項目順利投產,助力稀土產值成功邁上1000億元新臺階。2025年,該市46個重點項目接續發力,繼續在稀土產業的賽道上疾馳。包頭市正向著“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目標大踏步前進。
以稀土為代表,內蒙古正在新材料產業領域深耕不息。
憑借能源富集、綠電優勢、區位獨特等多重稟賦
內蒙古已成為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新材料產業是相對于傳統材料產業而言,在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點和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變化,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按性能分,新材料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組分劃分,新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等。”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促進會鉛鋅部經理呂紅旗介紹道。
當前,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領域,正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內蒙古憑借能源富集、綠電優勢、區位獨特等多重稟賦,已成為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內蒙古已探明礦產資源149種,其中57種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居全國前三。稀土、鉛、鋅、石墨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一位;鍺礦、錫金屬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二位;鋰礦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四位;銅金屬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五位;高鋁煤資源量237億噸,折合氧化鋁24億噸,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正逐步實現產業化。
“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煤炭產能、電力總裝機均居全國第一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地位十分突出。內蒙古新能源供應充足,風能、太陽能資源可開發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新能源裝機、新能源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位。2024年,新能源裝機超過火電裝機規模,達到1.35億千瓦。
“內蒙古是我國唯一同時享有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省區,又先后趕上了國家實施‘雙碳’戰略、新能源大開發大發展、制造業產業轉移等政策機遇。同時,內蒙古有大量低成本土地資源,近些年通過盤活閑置土地,積累了大量土地指標。多重利好政策的疊加,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茂盛介紹。
趁利好政策東風,內蒙古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加速布局新材料產業,以包頭市硅、稀土新材料以及通遼市鋁基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正快速發展。
焊花飛濺、塔吊旋轉……總投資5.31億元的通遼市創源102萬噸綠色鋁基新材料項目不斷刷新進度條。
該項目涵蓋4個子項目,其中投資2.8億元的20萬噸輕質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智能化生產項目,采用短流程鑄造工藝建設2條生產線,用于汽車輕量化零部件制造,2024年8月開工,預計今年8月試生產。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176億元、稅收0.9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60個。
作為通遼市重點建設項目,扎魯特旗霍煤鴻駿鋁電公司扎哈淖爾分公司扎哈淖爾35萬噸綠電鋁項目正有序推進。夏日時節,這里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該項目總投資67.2億元,將建成國內綠電占比最高的“綠電鋁”生產線,不僅能有力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對當地鋁產業鏈從“煤電鋁”向“綠電鋁”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有色金屬材料方面,內蒙古主要有鋁、銅、鉛、鋅、鎂5種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已形成集探、采、選、冶、加于一體的產業體系,現有企業338戶,主要集中在包頭市、通遼市、赤峰市等地。”楊茂盛介紹,稀土材料方面,內蒙古已形成集采選、冶煉分離、功能材料、終端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稀土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現有13個國家級稀土科研平臺,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是稀土行業唯一的創新中心,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是稀土行業唯一的測試評價中心,包頭稀土研究院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綜合性科研機構。全區有稀土企業286戶,主要集中在包頭市。包頭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成功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積極布局新材料產業新賽道
加速推進新材料產業向新向綠發展
從“稀土之鄉”到“硅材料之都”,從“綠色鋁谷”到“鋰能新極”,以“鏈”為橋、以“智”為翼,內蒙古正積極布局新材料產業新賽道,加速推進新材料產業向新向綠發展,在產業轉移的浪潮中擊楫勇進。
曾經的傳統礦熱爐如今被5G智能機器人精準操控,昔日灰頭土臉的廠房蛻變為綠蔭環繞的“花園車間”,廢渣余熱化作城市供暖綠色能源……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正以科技創新促進傳統工業向新質生產力躍升。
烏蘭察布市正在打造合金之城,目前全市鐵合金產業年產能達1142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2%,其中高碳鉻鐵、錳硅合金產能全國占比分別達62%、38%,穩居全國首位。憑借連續3年全國產業規模第一的領先地位,烏蘭察布市成為內蒙古最大的鐵合金產業集聚地、全國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地級市。內蒙古景蕾實業有限公司全密閉錳硅合金埋弧直流礦熱爐、豐鎮市華興化工有限公司高碳鉻鐵全密閉直流爐、興和三美綠色發展科技有限公司高硅硅錳直流爐項目,讓烏蘭察布市成為全球直流冶煉技術應用的“試驗田”。
為進一步實現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推動鋰產業“集點成鏈,集鏈成群”,錫林郭勒盟近年來先后引進鑲黃旗蒙金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江西贛鋒鋰業集團等企業,初步建成“采礦—選礦—正極材料”的鋰產業鏈條。目前,贛鋒鋰業一期2萬噸碳酸鋰項目、蒙金礦業一期年采選60萬噸采選項目已建成,贛鋒鋰業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和2吉瓦時電芯制造、新蒙新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特變電工年產2吉瓦時組串式儲能變流器項目、恒力源年產2.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加快建設,錫林郭勒盟已基本實現從鋰資源開發到儲能電站一站式布局。
強化政策、要素、服務三方面保障
內蒙古積極擁抱新材料產業轉移八面來風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一方面,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部分領域“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等問題依然突出。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大國競爭和博弈日益加劇,外部環境愈加嚴峻復雜。另一方面,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為相關產業創新發展創造新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空間。
趁勢而上,筑巢引鳳。內蒙古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要素、服務三方面保障,積極擁抱新材料產業轉移八面來風。
內蒙古已制定促進稀土產業、鋁產業、稀有金屬產業等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對于技術改造項目按照當年技術改造設備投資的20%、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給予貼息補助。對投資5億元及以上且竣工投產的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按照實際貸款利息的30%給予一次性貼息獎補,單個項目最高獎補500萬元。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中小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
一張藍圖繪到底。新征程上,內蒙古要立足資源能源稟賦、產業基礎條件、環境承載能力等,統籌謀劃有色金屬、稀土等產業發展,以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融通發展為路徑,構建區域間優勢互補、上下游協同配套、橫向共生耦合的產業格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不斷發展壯大新材料產業,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到2025年底,內蒙古稀土新材料產能將突破20萬噸,硅基材料產能達100萬噸,鋁基新材料產值預計突破400億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投資內蒙古》微信公眾號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