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隨著中國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與中國市場密切相關的鐵礦石價格近期出現快速上漲。11月到期新交所TSI CFR中國鐵礦石(62%鐵粉)指數期貨7日已升至110.75美元/噸,相比9月23日的近期低點89.55美元/噸增長23.67%。
此前因為鐵礦石價格不振而承壓的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因此壓力驟降。澳交所必和必拓股價從9月6日的近期低點38.45澳元飆升至7日的44.86澳元。同時,力拓股價從107.02澳元升至121.17澳元,福德士河股價從16.12澳元升至20.35澳元。
不過,來自需求端的刺激可能難以改變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正面臨多重潛在風險的現狀。分析人士認為該行業面臨變局,中國企業開展投資合作應注意風險。
西芒杜投產陰影
今年7月,力拓集團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中鋁鐵礦控股有限公司分別占股53%與47%的合資企業Simfer公司在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的礦區預計于2025年首次投產,30個月內產量將達到年均6000萬噸。
據了解,西芒杜的鐵礦石品位相對較高,約為65%。而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品位接近60%。目前,皮爾巴拉地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經濟意義最重大的鐵礦石儲量所在地,澳大利亞出產的大部分鐵礦石來自該地區。數據分析公司GlobaDat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約為9.47億噸。
考慮到上述兩方面因素,能夠提供更高品位鐵礦石的西芒杜項目大規模投產無疑會給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帶來競爭壓力。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詹姆斯·庫帕(James Cooper)表示,西芒杜項目可能很快就會挑戰皮爾巴拉地區作為世界主要鐵礦石產地的地位。
他指出,品位越高的鐵礦石在市場上就越有溢價空間,而這可能會對鐵礦石企業的營業利潤率產生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品味越高,鐵礦石中的雜質就越少,加工成本就相對更低。目前,能夠出口含鐵量達65%的高品位鐵礦石的直運鐵礦(DSO)項目極少,而西芒杜項目預計將顯著改變這一格局,進而對下游鋼鐵行業產生重大的連鎖影響。
廢鋼競爭壓力
將在市場中對澳大利亞鐵礦石形成競爭的不僅有西芒杜項目,還有中國廢鋼產業。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講師黃學禮告訴記者,中國廢鋼供應的增加可能會減少中國對鐵礦石的依賴,從而導致全球鐵礦石需求顯著下降。
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最大的市場。據當地媒體報道,2023年澳大利亞1361億澳元的鐵礦石出口總額中有85%來自中國市場,創歷史新高。
不過,中國廢鋼行業自2010年以來進入快速發展期,而且Mysteel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廢鋼鐵資源總產量高達2.49億噸。去年,業內人士在第十五屆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上預測,未來15-20年,廢鋼將超過鐵礦石成為第一大鐵素來源。
中國可以自主決定廢鋼現貨定價權,加速廢鋼回收利用可以顯著降低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基于這項優勢,中國廢鋼行業已經可以給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帶來相當大的壓力。而在中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同時中國鋼鐵行業在國際市場面對碳關稅挑戰的雙重背景下,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自身的劣勢越來越凸顯,成為了該行業承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黃學禮表示,中國鋼企約占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5%,而它們正在設法大幅減少其碳足跡。對于中國鋼企來說,使用一噸回收鋼材用于煉鋼可節省1.4噸鐵礦石,并避免約1.5噸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鐵礦石大部分品位相對不高,而使用低品位鐵礦石煉鋼,每噸高爐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使用高品位礦石多超過200公斤。因此減少低品位礦石的使用已成為中國鋼企的首要任務,而這可能會在未來給澳大利亞出產的低品位鐵礦石價格帶來下行壓力。
勞資糾紛難解
對于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而言,更為迫在眉睫的挑戰是人工成本上升。今年二季度,經季節性因素調整按現價計算,整個澳大利亞礦業的工資支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44%,相比2022年二季度增長18.14%,相比2021年二季度增長30.24%。同時,二季度礦業的營業毛利潤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2.33%,相比前年同期下降34.35%,相比2021年同期只微增0.02%。
近日在其2024財年報告中指出,盡管工資成本上漲高峰已過,情況有望持續緩解,但勞動力市場仍然是該公司對于通脹問題的核心關切所在。尤其是澳大利亞政府正在推動的監管變化將增加該公司的勞動力成本,并降低澳大利亞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必和必拓所指的監管變化其實是澳大利亞去年年底通過的新“同工同酬”法案。這項法案主要是針對的是勞務派遣工人的實際用人企業,要求符合條件的相關企業必須給勞務派遣工人支付等同于正式員工一樣的酬勞。這項法案實際生效是在今年11月,但企業已經表現出較強的不滿情緒。當地媒體引用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Mike Henry)的話說,該法案沒有關于提高生產率的規定,而必和必拓一直堅決主張將工資上調與生產率提高掛鉤。
目前,澳大利亞正處于“生產率危機”之中。畢馬威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國代表生產率的單位勞動時間內實際GDP已從2022年底的峰值跌至2019年底水平。生產率提升受阻和薪酬支出增加的共同作用可能會讓包括必和必拓在內的鐵礦石企業都面對更高的人工成本。
綠色轉型啟動
面對競爭加劇的市場前景,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正在積極采取措施來推動綠色轉型。一些大型礦企希望通過生產綠色鐵素來滿足其主要市場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市場的要求。
今年8月,福德士河集團在其位于皮爾巴拉地區圣誕溪礦區的綠色能源樞紐啟動了綠色鐵素項目的奠基儀式。6月,力拓斥資2.15億澳元在羅金厄姆工業區中心建立了一個研究設施,試驗以BioIron技術使用原始生物質和微波能量代替煤炭,將皮爾巴拉鐵礦石轉化為鐵素,并在這一過程中將碳排放量減少多達95%。2月,必和必拓與力拓聯合宣布要探討建造該國第一座實驗性煉鐵電爐的可行性。
福德士河集團首席執行官狄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德士河現在大約90%的鐵礦石產品都出口到中國,該公司也將中國視作其未來鐵礦產品——綠色鐵素的目標市場。在中國,一些長期與福德士河保持合作的鋼鐵企業已經表達了對綠色產品的興趣。它們需要綠色鐵素來生產綠色鋼鐵。
不過,黃學禮告訴記者,盡管澳大利亞主要的鐵礦石企業已開始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其脫碳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但一些企業可能尚未將其視為業務的核心部分。力拓BioIron項目和福德士河的綠色鐵素項目都還只是試點生產,每年分別只能生產約350噸和1500噸鐵素。而且,雖然無法獲得這兩個試點項目中生產鐵素的詳細成本,但預計成本都將非常高,現階段可能都不具備經濟可行性。他認為,綠色鐵素的生產成本要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才可能會顯著降低。
中澳合作前景廣闊
綠色鐵素等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綠色轉型的發展需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進展來降低成本,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的強項。
狄諾表示,在太陽能光伏板、風力渦輪機、電解裝置等澳大利亞礦業需要的所有設備方面,中國都是至關重要的供應方。他說,福德士河正向全球綠色技術、能源和資源公司轉型,計劃到2030年實現其自身運營碳中和的愿景,并希望通過開發綠色能源技術解決方案引領全球重工業實現脫碳。轉型過程涉及到太陽能光伏板、電力分配、新能源礦用重卡、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清潔能源驅動的火車及貨輪等各個方面,這將是福德士河與中國企業合作的絕佳機會。
福德士河技術總監韓敏惇(Andrew Hamilton)向記者透露,福德士河正積極考慮引入價廉質優的中國新能源產品和解決方案。他告訴記者,福德士河企業高層人員與工程師們今年訪華旅程中接觸了多家新能源相關企業,他們希望在綠色鐵素項目生產過程中的多個環節都能與中國企業展開合作,降低綠色鐵素項目成本。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來說,與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合作仍然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要選項。黃學禮認為,西芒杜項目所在的非洲擁有大量的優質鐵礦石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和快速增長的鋼鐵需求。然而,政治不穩定和政府效率低下等挑戰是其主要問題。此外,非洲面臨基礎設施和資本短缺,這可能會阻礙大規模開發項目。
以綠色鐵素投資為例,即使考慮到從非洲到中國的運輸成本可能更高,可是在開采成本和其他運營成本較低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此類項目的總成本也可能低于澳大利亞,但企業必須在任何決策過程中仔細評估政治和社會風險等其他關鍵因素。
反觀澳大利亞,當地擁有穩定的政府和發達的電力、交通、通信基礎設施,還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澳大利亞采礦業還擁有世界一流的采礦技術和管理專業知識。即使投資非洲,中國鋼企也可以拉上澳大利亞企業與非洲建立三方伙伴關系。黃學禮說,力拓和中鋁在西芒杜項目上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類型的伙伴關系不僅促進了先進技術和管理專業知識的應用,可以保護非洲的環境并減輕社會風險,而且還為管理政治風險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他說,這種性質的國際合作增加了中方與非洲政府打交道時的籌碼,從而減少了與政治不穩定相關的不確定性。
項目投資應重視風險
另外,盡管面臨多重潛在風險,但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尤其是行業巨頭,仍然是全球鐵礦石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只是中方開展投資合作時應更加重視風險。
必和必拓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的2024財年,該公司西澳鐵礦業務的鐵礦石單位成本為每噸18.19美元,同比增長約2%,C1成本則微降至每噸15.84美元。預計2025財年,單位成本將達到每噸18-19.5美元。此外,2024財年,必和必拓西澳鐵礦項目的實際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加14%至190億美元。
力拓在其2024年半年報中透露,按離岸價(FOB)計算,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皮爾巴拉鐵礦石單位成本為每濕公噸23.2美元,接近2024年指引中設定的每濕公噸21.75-23.5美元這一區間的上限。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力拓皮爾巴拉鐵礦石業務按離岸價計算的EBITDA利潤率雖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至67%,但這是受到火車事故等原因的影響。
福德士河財報顯示,在截至今年6月的2024財年中,福德士河赤鐵礦C1成本達到每濕公噸18.24美元,高于前一財年的17.54美元。同時,福德士河金屬業務的EBITDA利潤率從2023財年的約60%升至65%。
黃學禮表示,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綠色轉型和人工成本增加雖然可能會增加其運營成本,但不太可能對該行業的整體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因為能源成本只占采礦作業總費用的一小部分,而自動化、數字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再加上澳大利亞主要鐵礦石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非常高,可以輕松吸收這些成本增加的影響。
黃學禮還表示,隨著世界擁抱可持續發展和脫碳,鋼鐵行業使用低品位鐵礦石的成本將變得更加昂貴。因此,預計未來3-5年,低品位鐵礦石的需求和價格都將大幅下降,這些趨勢將持續到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可能會迫使澳大利亞許多具有高成本結構和低品位產品特點的小型鐵礦石企業退出市場。而力拓、必和必拓、福德士河這些澳大利亞大型鐵礦石企業則因為保持著世界一流的低成本結構,具有競爭成本優勢,而將繼續保持產量,以擠走小型競爭對手。
就中國企業而言,與上述鐵礦石巨頭開展投資合作仍然可行,但應在簽署投資協議時考慮到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中國小型私營投資者則應對澳大利亞鐵礦石投資保持謹慎,因為對小型礦產項目的投資可能會在財務上變得不可行。
來源:新華財經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