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武安當前正處于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總量連續突破700、800億元大關,正加速向千億元邁進。”
人民網和中國國土經濟學會近日聯合舉辦的“縣域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金臺圓桌研討會上,武安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廣奇分享了該市“以新提質”的綠色轉型發展經驗。
作為著名的古代冶煉之鄉,武安“以鋼立市”,鋼鐵、焦化等傳統產業占經濟總量的80%以上。李廣奇表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武安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綠色要潛力,讓鋼鐵產業在新時代“綠起來、新起來、立起來”。
調結構、促升級,向改革要動力
“推動產業調整,我們首先抓空間,實施退城進園。”李廣奇介紹,武安市主城區曾被四個鋼鐵、三個焦化、兩個電力廠包圍,“我們推動這些企業退出主城區,進入工業聚集區和產業園,既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又改善了城區環境”。
李廣奇介紹,為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武安市制定實施了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了鋼鐵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續建和新開工項目36個,實現‘5高爐、4轉爐、7燒結’限制類裝備如期關停退出”。
“鋼鐵是武安興縣立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李廣奇稱,武安市還充分利用鋼鐵產業優勢,借助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契機,研發新能源汽車防撞梁等結構用鋼,“已經立項”。
上項目、育新產,向創新要活力
“成功制備出純度達到5N2的超純鐵(5N—6N),標志著我國鐵提純技術躋身世界前列;年產300萬噸硅鈣基新材料項目主體完工;氫能重卡物流通道正在打造......”李廣奇稱,除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外,武安市還通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質生產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23年,武安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45億元,6家企業躋身全國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強。”豐碩成果背后,是科技創新驅動。李廣奇介紹,武安市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啟動了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創建,“今年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家,3家企業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抓生態、促環保,向綠色要潛力
工業大縣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李廣奇表示,武安市的解法是從工業治理、運輸結構調整、水土污染防治、區域生態修復等方面綜合施策,抓生態、促環保。
“落后的石灰窯、磚瓦廠,能進入鋼鐵上下游的納入其中,不能則整體退出。”李廣奇介紹,以工業治理為例,武安市實施了重點行業低效治理設施排查整治、一氧化碳精細化管理、環保績效優化升級三大工程,排查提升整治項目226項。“目前,已退出石灰企業86個,洗煤企業14個。”
2022年4月,武安市玉帶河流域綜合整治與開發一體化項目入選國家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李廣奇稱,全長24.3公里的玉帶河穿武安城而過,沿線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多年未得到解決,“我們計劃在2025年底建成一期,對河道治理、配套工程、市政管網及周邊產業進行綜合建設”。
“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科學選擇和必由之路。”李廣奇表示,未來武安市將持續發力,“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武安路徑”。
來源:網易新聞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