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6月18日召開發布會,發言人沈丹陽介紹,5月份外貿的增速大幅下降,這是多重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也是當前外貿形勢嚴峻復雜的真實反映。最近這幾天,商務部就當前外貿形勢向商務部重點聯系的1000多家企業做了問卷調查,調查共收到1015家企業反饋,這些企業的出口額大約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企業普遍反映,近期出口形勢不佳,人民幣升值和外需不振是制約出口的兩大主因。在回答當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多達73.4%的企業認為是人民幣升值,而選擇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企業也占了72.6%。實際上,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前幾個月就已經影響了出口企業。由于出口利潤空間大幅收窄,企業經營信心不足,前幾個月有單不敢接的現象就已經很突出,接的主要是短單、小單。比如,我在前幾個月的發布會上講到春交會上,中、短單占比高達83.7%。從人民幣升值對企業的具體影響來看,83.7%的企業反映出口利潤下降,50.7%的企業訂單減少,38.1%的企業只敢接短單,不敢接長單,21.2%的企業不敢接單或者被迫放棄履約。這次調查受訪的1000多家企業的平均出口利潤率不足3%,其中26.8%的企業出現出口虧損,這樣的情況不僅直接影響了5月份出口的增速,預計還會對接下來幾個月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這是人民幣升值的情況。
國際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是影響出口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近幾個月,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趨于嚴重,世界貿易組織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進出口分別同比下降0.44%和0.03%。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歐盟、日本進口都是負增長,分別下降了2.6%、6.2%、7.2%,而且這一趨勢目前看來還在延續。應該說,前四個月中國外貿的增長相當程度得益于去年底實施的外貿穩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場的回暖,但是這些有利的因素到了5月份就基本消化殆盡。
除了剛才講的這兩個因素以外,企業還認為,成本上升、資金不足、訂單外流、貿易摩擦也是影響當前出口的重要因素。這次調查中,企業選擇要素成本上升、資金短缺、訂單分流至周邊國家以及貿易摩擦影響出口的,分別占53.9%、23.1%、18.9%和15.2%。以上給大家分析的是有關出口方面的情況。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