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全國排名第二的鈦金屬生產基地、哈密大海道、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左宗棠歷史文化研究……近幾年,在一張張“新名片”加持下,地處新疆東部的哈密廣受關注。
8月12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新疆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6場上,按照自治區黨委賦予的“建設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典范城市、西北五省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城市”定位要求,哈密市圍繞加快構建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主導產業,介紹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新疆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強勁脈動和澎湃活力。
向“新”而行
傳統產業活力迸發
2023年,哈密市完成生產總值982.7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位居全疆第一。其中,第二產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等)占比為67.5%。
哈密市煤炭資源富集,預測資源量5708億噸,占全國預測資源量的八分之一,居全疆第一位。近年來,哈密市依托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大力推進增產保供,煤炭優質產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外運煤炭穩步增長,為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哈密市煤炭產量1.5億噸,增長22.6%。
向“新”而行,哈密市煤炭煤化工產業活力迸發。在抓好煤炭開采的同時,哈密市著力推進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煤炭附加值。哈密的三塘湖、淖毛湖礦區煤炭含油率在10%以上,是煤制油氣、發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哈密市圍繞建設國家煤制油氣戰略基地的目標,著力打造千億級煤化工產業集群。目前有20余家大型煤炭煤化工企業入駐。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等一大批現代煤化工項目落地哈密,正在加快建設。
哈密市委副書記、市長吾拉木江·熱依木說:“現代煤化工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哈密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不僅僅是煤炭,在哈密,隨著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能源電力產業舊貌換新顏。“追風逐日”看哈密,新能源成為哈密的亮麗新名片。
“哈密風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風電技術開發量3億千瓦,太陽能技術開發量32億千瓦,是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和光熱基地。我們積極用好‘風光無限’的資源優勢,加速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規模化基地建設,全面推動新能源產業擴容增量和轉型升級。同時,將加快建設風光氫儲煤電油氣一體化的新型能源體系,全力打造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示范樣板區。”吾拉木江·熱依木說。
培育動能
新的產業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哈密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4%,各項指標均居全疆前列。
豐富的電力供應,是哈密推進新產業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
哈密的鈦金屬、鎂金屬資源量均居全疆首位,如何打造新產業?吾拉木江·熱依木介紹,近年來,哈密市結合礦產資源和新能源資源富集優勢,推動鈦、鎂新材料及先進制造技術與綠電消納相融合,全力打造三百億級新材料產業基地。目前,哈密已建成集鈦礦、海綿鈦、鈦材、鈦用品等為一體的全鈦產業鏈,形成“鈦精礦—高鈦渣—四氯化鈦—海綿鈦—鈦(合金)錠—鈦材”全產業鏈,具備年產高鈦渣6萬噸、海綿鈦3萬噸、鈦材2萬噸的生產能力。2023年,哈密市海綿鈦和鈦材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下一步,哈密將通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龍頭企業帶動全鏈條發展、改造提升現有技術工藝水平等舉措,努力建設全疆重要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算力經濟是數字產業發展的新賽道。“我們正在打造以算力、氫能為主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算力方面,在伊吾縣成立了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主動謀劃構建了鄭州—慶陽—哈密城市算力網實驗場,先進計算集群一期項目成功試運行,全疆首張國產自主可控的市域算力網已基本打通。”哈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劉晶說。
哈密氫能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劉晶介紹,哈密市已建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的光伏基地,為大規模制取綠氫奠定了基礎。哈密工業副產氫豐富,具備每年可提純氫氣18萬噸以上的潛能,“豐富的制氫渠道,使我們的用氫成本在全國都處于較低水平。目前,哈密市已具備萬輛級規模的氫能重卡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今年底,哈密將投運氫能重卡500輛,計劃2025年超過2000輛。”
配套協作
推動產業集成升級
作為新疆的“東大門”,抓好各項優勢的融合、協作,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2014年1月27日,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至今年1月27日,這條重要的“疆電東送”線路10年來向河南省輸送電量3608.82億千瓦時。
哈密綠電點亮了鄭州的夜晚,也即將點亮重慶的萬家燈火。
哈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主任張曉毅介紹,當前,被稱為“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的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在抓緊建設,將有力推進哈密裝備制造業、新型儲能產業的集成升級,有效帶動哈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利于延伸新疆煤炭產業鏈、壯大哈密新能源等產業發展。二是促進人才培養和就業增收,項目建設將直接或間接帶動相關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企業在建設過程中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產業技術工人。預計直接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間接帶動就業3萬人以上。三是帶動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該項目將建設國內首個‘風光火熱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運行控制平臺,助力哈密能源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四是助力‘雙碳’目標順利實現,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向重慶輸送電量360億千瓦時以上,其中新能源電量占70%以上,每年可替代燃煤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
“疆電外送”是哈密發揮區位優勢的具體體現。哈密曾因絲綢之路而興盛,也因現代立體交通而繁榮。如今,哈密作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新疆一級物流節點城市及九大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展現出澎湃活力。“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綜合物流體系建設初步形成,為各項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
來源:人民網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