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盛夏時節,熱潮涌動。俯瞰信陽高新區,一個又一個產業項目如火如荼加快建設,一批又一批科創企業拔節成長加速聚集,新質生產力在這里培育發展,成為新的“智”高點。
2021年9月以來,信陽高新區把“三化三制”改革作為激發開發區活力的關鍵環節,扎實推進開發區整合、改制、調規,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成果——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0.9億元,總產值完成389.7億元,增加值完成88.5億元,已成為信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
體制重塑,“管委會+公司”模式運作
把時間的指針輕輕回撥,信陽高新區籌建于2003年7月,規劃面積73.32平方公里。2012年11月,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22年6月,信陽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批復面積10.9平方公里,管轄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共有規上企業348家,其中工業企業222家、約占全市工業企業總量的20%,有產業工人73000多名。
體制創新是開發區的靈魂和動力所在。
在信陽高新區,一方面通過精簡壓縮機構、剝離社會管理職能等,實現開發區“瘦身強體”。一方面,形成了“管委會+公司”的管理新模式和“一區四園”(中心園區規劃面積36.6平方公里;平橋園區規劃面積12.4平方公里;明港園區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上天梯園區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的空間布局,及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鋼鐵及精深加工和綠色建材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同時,充分發揮“屬地政府+高新區+平臺公司”的協調聯動作用,搭建了平橋區、高新區、鼎信集團三駕馬車協同發展的架構,三方既各有側重,又協同合作,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培育五大產業鏈,打造九大“園中園”
開發區作為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功能區,其產業集中度和經濟活躍度在各地經濟發展中占據著核心地位。
信陽高新區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招商,堅持延鏈補鏈強鏈,培育五大產業鏈,著力打造九大“園中園”。
重點培育以信鋼公司為龍頭的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打造綠色新材料產業園。信鋼公司通過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改造,優化產品結構,成功轉型升級,已形成年產生鐵300萬噸、鋼365萬噸、材550萬噸的規模,是豫皖鄂交會區唯一的焦電鐵鋼材聯合企業,河南省最大的優特帶鋼生產加工基地,集聚了金港能源、河南中聯、聯晟新材料、正壹新材料等相關知名企業。
重點培育以明陽智慧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打造新能源產業園。信陽高新區明陽產業園是明陽集團重點打造的陸上新能源裝備制造中心和新能源開發建設投資中心,擁有各類專利45個,是明陽集團規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強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
重點培育以舜宇光學、陸騏集團、中部半導體、鉑睿特為龍頭的新型顯示產業鏈和光電元器件產業鏈,打造智能顯示產業園、光學電子信息產業園(南北園)、精密電子器件產業園四個園區。其中,舜宇光學是全球最大的光學鏡片生產商,2020年專業機構數據顯示,信陽舜宇市場占有率全球10.01%,位列第一。
重點培育以杭蕭鋼構、鎧甲科技為核心的綠色家居產業鏈,打造綠色建筑產業園、超細粉體材料產業園、無機絕熱材料產業園三個園區。其中,杭蕭鋼構是國內首家鋼結構行業上市公司,開創了若干鋼結構行業“第一”,先后獲得600余項國家專利成果。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數量達到108家
科技創新在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科技創新實力越強的開發區,往往發展質量和效益越好。
信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信陽高新區始終聚焦“高”“新”定位,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著力建設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一是培育創新企業集群。始終圍繞“4+5+N”主導產業發展體系,構建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截至目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數量達到108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瞪羚企業4家,分別占到全市的17%、20%和31%。
二是搭建創新平臺體系。支持企業爭創各類研發平臺;積極搭建公共創新平臺;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三是集聚一流創新人才。比如,與河南省鋰離子電池梯次再生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國家能源創新聯合體,柔性引進國內該領域首席專家張鎖江院士擔任聯合體學術委員會主任。
四是建設高能級創新載體。推進多類別多層級平臺載體建設,大別山雙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累計孵化企業170余家,帶動就業1000余人。匯眾孵化器、創欣孵化器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五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圍繞創新主體培育、研發平臺體制、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載體建設、高層次人才引建立了發展扶持政策。2023年,共組織11家企業申報科技項目14項,申請專項資金1073萬元,兌現各級科技獎補資金2369萬元。
來源:大河財立方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