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av,巨粗进入警花哭喊求饶,免费无限次永久看黄的APP

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苏玥视频,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去阳台跪着把屁股抬起来,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安陽今年181項重點工作分工明確

  • 2024年04月07日 17:28
  • 來源:中國鐵合金網

  • 0
  • 關鍵字:鋼鐵,世界鋼鐵,鋼鐵市場,鋼材,經濟,鐵合金,節能減排,綠色低碳,電價、供給側改革
[導讀]4月7日,安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明確今年181項重點工作分工。

中國鐵合金網:4月7日,安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明確今年181項重點工作分工。

  其中提到:

  抓好未勢能源氫能全產業鏈項目,推動鋒源氫能氫燃料電池量產達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引進數據企業和數字人才,管好用好“安陽數據”,加速數字應用賦能。(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工建設安陽地理信息產業園,引進北斗定位遙感高分辨數字分中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支持高新區建設全省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高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于700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化“百舸競帆”行動,抓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0家以上,培育河南省制造業頭雁企業2家、單項冠軍企業2家,完成上市后備企業股份制改造10家,推動岷山環能上市、宏源精工掛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工建設內林高速西段。加快推進安羅高速、安新高速安陽段。建成沿太行高速安陽段。推動中華路北延、G107東移改線,抓好G230內黃段和G341林州段改建,完成安楚路提標改造,實現S302湯陰段改建工程路面竣工。(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快建設航空產業園區,積極發展航空貨運。規范郵政快遞管理。(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豫北航空經濟協作區管委會、安陽市交通機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市郵政管理局,湯陰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動林州市、滑縣向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支持內黃縣接續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集團化辦學,更好集聚優質名校資源。加快置度小學等9所中小學校建設。實施“明眸皓齒強脊”健康篩查工程。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系統抓好校園安全。落實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實施高等院校新建擴建項目13個,爭取設立安陽科技職業學院。(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駐安各高校,滑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安陽市人民政府

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

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現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予以分解并明確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要盡快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時間節點,細化具體措施,做到責任到人。各責任單位要于2024年3月25日前將本單位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報送市委市政府督查局,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前向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報告本季度重點工作進展情況,12月25日前向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報告全年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要對《政府工作報告》各項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督導,每季度向市政府報告重點工作落實情況。

  一、創新引領群鏈提質,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抓實抓細工業矩陣,堅定不移優結構、促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600億元,工業投資增長1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突圍。

  1.高位嫁接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加強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應用,統籌推進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5G應用、標識解析推廣,實施“六化”技改項目200個以上,確保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傳統產業新型化率超過3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抓好50個5G規模化應用和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新增智能工廠(智能車間)6家,重點行業規上制造企業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達到6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

  3.狠抓鋼鐵資源整合升級,推動亞新鋼鐵、鳳寶特鋼等提升改造項目開工,加快實施沙鋼永興綠色智能工廠、神龍騰達二期等項目,做強優特鋼、高端管產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延伸拉長精細化工鏈條,推動安化集團原料路線升級改造,持續提升非焦產品比重和附加值。(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快食品制造強鏈補鏈,發展冷鏈食品、綠色食品、新型休閑食品、酒飲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抓好新型水泥熟料、裝配式建筑材料、玻璃精深加工等項目,發展綠色高端新型建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中國針織服裝名城、中國童裝名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更大力度培育引進研發設計、工程軟件、生產性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更好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新興產業升鏈倍增。

  9.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清單,完善支持政策,聚力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產業,加快建設林州光遠5G電子材料產業園、安陽縣新型電子顯示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推動興陽高新標、銘鎵新型半導體人工晶體等項目投產。(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推動軌道交通、先進農機、節能環保、金屬冶煉裝備成套化發展。(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擴大商用車、專用車生產規模,拓展無人配送車應用場景,開展汽車線束、鎂鋁輪轂、高端軸承、制動裝置等細分領域專項攻堅,提升整車制造本地配套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建設豫能抽水蓄能電站、內黃大唐風儲一體化等項目,推動中復連眾風電葉片三期、金風科技風機總裝車間竣工達效,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40萬千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狠抓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加快建設甾體激素原料藥生產基地等項目,打造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支持高端康復輔具研發生產,促進康復設備智能化數字化。(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未來產業升帆啟航。

  16.前瞻布局低空經濟、氫能儲能、大數據融合創新等產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快建設無人機產業園、通航產業園,創建國家級無人機檢驗檢測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高水平建設藍天實驗室,支持無人機整機研發和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空域管理體系建設和應用開發,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場景。(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抓好未勢能源氫能全產業鏈項目,推動鋒源氫能氫燃料電池量產達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引進數據企業和數字人才,管好用好“安陽數據”,加速數字應用賦能。(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開工建設安陽地理信息產業園,引進北斗定位遙感高分辨數字分中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2.支持高新區建設全省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高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創新主體升規上市。

  23.強化科技投入,集聚創新資源,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深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于700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深化“百舸競帆”行動,抓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0家以上,培育河南省制造業頭雁企業2家、單項冠軍企業2家,完成上市后備企業股份制改造10家,推動岷山環能上市、宏源精工掛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持續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開工建設中國農科院安陽創新基地,新組建一批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中試基地。(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7.支持高校院所優質學科、重點實驗室、高層次人才與重點產業鏈精準對接,推行“揭榜掛帥”“PI制”,實施科技重大專項15個、研發推廣專項60個。(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8.組織科創“雙中心”需求對接不低于160場。(市科技局負責)

  29.支持院士、科研機構、創新團隊帶項目帶成果來安轉化。(市科技局負責)

  30.深入推進“洹泉涌流”“一崗一房”“政企雙聘、政聘企用”,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引進各類人才1萬人以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1.全方位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讓更多青年信任安陽、扎根安陽、創業安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精準有效擴大需求,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互動

  深化擴大內需戰略三年行動,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不斷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聚力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32.實施“5511”擴投資行動,推動5大領域500個項目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33.堅持掛圖作戰,確保專項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按時開工、如期竣工。(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34.簡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審查,推動產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35.盤活閑置土地2000畝,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5萬畝以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36.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37.用好重要項目集中攻堅機制,加強“一項目一方案一專班一臺賬”管理,確保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六)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轉型。

  38.開展放心消費行動,優化消費券發放模式,培育住餐、文娛、體育、會展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體旅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9.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多元化發展。(市商務局、市文廣體旅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0.開展汽車、家電、家居等消費品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1.建設品牌消費集聚區,加快城市重點商圈提質升級。(市商務局負責)

  42.推進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替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3.實施服務業新供給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新零售服務、新餐飲服務、新文娛服務、新社會服務供給標桿。(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體旅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4.鼓勵老字號企業拓展市場。(市商務局負責)

  45.加快商貿、教育、醫療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廣普及。(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46.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完善商品房預售價格備案機制,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47.擴大“交房即交證”覆蓋面。用好“土地豫選云平臺”,高標準落實凈地出讓。(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8.統籌推進198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棚戶區安置房4034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9.加大力度化解問題樓盤,切實解決辦證遺留難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文旅文創融合,打造中華文化新地標、中原文旅新名片

  堅持“更聚焦、更市場、更具體”發展思路,深入實施旅游要素提升行動,持續完善文旅發展體系,加快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年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增幅均達到10%以上。(市文廣體旅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構筑文旅標識。

  50.構建殷商文化核心圈,全景式展現“商文明”“字文化”,擴大殷墟甲骨文全球影響力。(市文廣體旅局、市文物局、安陽文旅集團、殷都區政府、殷墟管委會、中國文字博物館按職責分工負責)

  51.加快建設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推進洹河殷墟段綜合提升改造。(市文物局、市文廣體旅局、安陽文旅集團、殷都區政府、殷墟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52.持續優化殷墟博物館新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展陳設計,高水平舉辦《漢字》巡展、國際漢字大會。(市文廣體旅局、市文物局,殷都區政府、殷墟管委會、中國文字博物館按職責分工負責)

  53.推進甲骨文“數字化回歸”工程,建設甲骨文活化利用體驗館,推廣甲骨文廣播體操。(市文物局、市文廣體旅局,殷都區政府、殷墟管委會、中國文字博物館負責)

  54.加強殷墟王陵區、洹北商城等重要遺址考古發掘保護。(市文物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5.推出“紅旗渠·太行山”大型實景演藝。(市文廣體旅局,林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6.建設數字紅旗渠展館。(市文廣體旅局,林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7.做好紅旗渠遺址遺存保護,積極推動紅旗渠列入全國水利遺產。(市文物局、市水利局,林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8.完善殷墟甲骨文和紅旗渠精神研學體系。(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59.繼續實施“迎客入安”,開拓國際客源市場,提升入安境外游客比例。(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九)豐富文旅業態。

  60.大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式新文旅,構建“旅游+”“+旅游”全產業鏈。(市文廣體旅局、安陽文旅集團,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1.持續提升“古城夜游”“洹河夜游”“點亮殷墟”吸引力,加快建設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市文廣體旅局、安陽文旅集團,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2.支持制作殷商文化主題動漫,培育壯大動漫產業。(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63.發展全域全季低空旅游,創建全國知名的航空運動消費中心。(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市文廣體旅局按責任分工負責)

  64.辦好第十六屆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負責)

  (十)優化文旅支撐。

  65.培育文旅旗艦勁旅,做大做強文旅集團,新增規上文創企業20家,打造一批精品文創產品。(市文廣體旅局、安陽文旅集團負責)

  66.創建高等級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市文廣體旅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7.深化交旅融合,高標準建設旅游公路5條,打造“太行云天”一號旅游公路品牌。(市文廣體旅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8.推動景區景點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建成智慧文旅云平臺。(市文廣體旅局、安陽文旅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69.新增“紅旗渠人家”精品民宿35家。(市文廣體旅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0.塑造“安陽味道”美食品牌。(市文廣體旅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1.評選“金牌講解員”,著力培育高素質講解員隊伍。(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72.完善豫晉冀魯四省八市文旅融合協作機制,持續加強文旅交流合作。(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十一)繁榮文化事業。

  7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市政府各部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4.高質量運營文體中心等大型公共場館。(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75.實施“非遺點亮計劃”,建成非遺工坊15家。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建設書香安陽。(市文廣體旅局負責)

  76.抓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市文物局牽頭,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7.深化“一保一警一消防”制度,筑牢文物安全防線。(市文物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隊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夯實農業農村基礎,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構建新型鄉村體系,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78.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治理“非糧化”,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深化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配套融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40萬畝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9.開展優勢領域育種攻關,推廣農作物新品種5萬畝。(市農科院、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0.開展老舊蔬菜棚室改造,新建一批植物工廠和現代設施農業標準化園區,瓜菜種植面積不低于130萬畝。(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81.完善提升農田水利設施,加快建設紅旗渠現代化灌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林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壯大優特農業產業規模。

  82.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規上涉農企業達到115家。(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83.新增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農場20家。(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84.培育綠色優質農產品10個、知名農業品牌15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85.規模養殖場達到1200家,畜禽養殖規模化率超過75%。(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86.發展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7.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供應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88.分類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開展“雙百”幫扶活動,深化“治理六亂、開展六清”,加快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9.推進西部山丘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市水利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0.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91.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4個、示范村54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92.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93.做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增動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十五)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94.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精準化監測,突出開發式幫扶,促進脫貧勞動力就業,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市鄉村振興局負責)

  95.做足“土特產”文章,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家庭經營項目。(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96.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97.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五、提升城市品質能級,增強區域協同發展帶動力

  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強“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完善現代城鎮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做強中心城區。

  98.以產業高端化和功能現代化為重點,加快東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部傳統產業轉型示范區、南部寶蓮寺高端商務區、北部中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質發展,做大中心城區經濟規模。(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9.支持高新區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高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00.推動安陽縣縣城、湯陰縣縣城、北關區柏莊鎮、殷都區水冶鎮與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1.深化與毗鄰城市合作聯動,加強跨區域交通對接、產業鏈接、功能銜接、生態共治,不斷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102.深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加快城市更新,修復城市生態,提升城市功能。(市城市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3.完善嵌入式服務設施,打造高品質完整社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4.再投放公共自行車5000輛。(安陽投資集團負責)

  105.新建公共充電樁1000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106.建成新時代共享職工之家10個。(市總工會負責)

  107.規范城鎮燃氣安全管理,實施重點場所“瓶改管”。(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108.加快推進市政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加強安陽古城護城河綜合整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109.實施城中村地下水源置換,科學調整城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0.建成飛行營地公園。(市城市管理局,安陽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1.建設海綿型公園,完成西區截流渠等海綿型水系改造。(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112.加快實施文峰大道跨京廣鐵路立交橋大修工程,全面建成安陽高鐵交通樞紐工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113.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抓好實景三維安陽建設。(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完善交通物流體系。

  114.開工建設內林高速西段。加快推進安羅高速、安新高速安陽段。建成沿太行高速安陽段。推動中華路北延、G107東移改線,抓好G230內黃段和G341林州段改建,完成安楚路提標改造,實現S302湯陰段改建工程路面竣工。(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5.加快建設航空產業園區,積極發展航空貨運。規范郵政快遞管理。(市通用航空發展中心、豫北航空經濟協作區管委會、安陽市交通機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市郵政管理局,湯陰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6.新增規上物流企業10家,力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貨運吞吐量達到700萬噸,努力建設全省樞紐經濟先行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負責)

  (十九)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117.深入落實縣域經濟“三項改革”,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8.強化“爭星進位”,爭創2個二星級、4個一星級開發區,力爭開發區主導產業投資增速不低于30%。(市發展改革委、各開發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9.推動林州市、滑縣向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支持內黃縣接續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0.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深化小城鎮綜合治理,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麗城鎮。(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主動對接融入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破解瓶頸制約,深化開放合作,構建現代化安陽建設的強勁動力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121.聚焦引進超50億元、超10億元項目,建立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數據庫,強化市縣協同,發揮商會協會作用,開展高頻次高效率精準招商。聚焦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精心舉辦安陽招商大會系列活動,組團參加高層次經貿活動。(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2.加密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頻次。(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3.申建安陽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24.加快建設豫北航空經濟協作區,爭取設立安陽紅旗渠機場臨時口岸。(豫北航空經濟協作區管委會牽頭,市發展改革委,湯陰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5.力爭全年引進省外資金超過930億元。(市商務局負責)

  (二十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126.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市財政局負責)

  127.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激勵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做好民營經濟示范城市試點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8.評選“十強企業家”“十大功勛企業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9.抓好金融改革,引導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全年新增貸款380億元以上。(市金融工作局、中國人民銀行安陽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陽監管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0.統籌抓好財稅、環保、醫療、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司法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131.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加快數據融通、流程重塑,努力實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2.強化“萬人助萬企”包聯服務,推動紓困幫扶向“雙招雙引”“六新突破”等專業化服務拓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3.完善民營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4.鞏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和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5.持續抓好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治理。(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6.聚力打造“安陽最安心”營商服務品牌,爭取營商環境評價獲得全省優秀等次。(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強化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安陽樣板。(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

  137.全面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降低細顆粒物濃度為主線,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實施工業企業“清污”行動,做好協商減排、協商管控,深入治理移動源污染、揚塵污染、秸稈焚燒,嚴禁燃燒散煤,整治交通擁堵,確保空氣質量持續變好、位次前移。(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財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8.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動態消除黑臭水體,確保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穩定達標。(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負責)

  139.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實施垃圾場綜合整治,推動大宗固廢處置利用,建設“無廢城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0.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變革。

  141.開展傳統產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深化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2.開工建設紅旗渠經開區鐵路專用線,建成水冶南至安李鐵路聯絡線。(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3.引導綠色貨運配送市場健康發展。(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144.深化同豫北碳中和戰略研究院合作。(市科技局負責)

  145.加快建設“雙碳”科創城標準化廠房。(市發展改革委、高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46.開發森林碳資產,打造全國碳匯交易示范項目。(市林業局負責)

  (二十五)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治理。

  147.統籌“五水綜改”,深化“四水同治”,完善“河長+”工作機制,抓好安陽河、淇河水生態修復,強化漳河、衛河聯防聯動聯治。(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8.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創建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9.全面加強濕地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監管,加快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0.建設國儲林1萬畝,森林撫育3.3萬畝,創建森林鄉村52個。(市林業局負責)

  八、統籌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焦民生關切,辦好十項重點民生實事,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促進就業創業。

  151.加強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萬人。新增返鄉創業1萬人。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7.5萬人。深化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堅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市教育局、市退役軍人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優先發展教育。

  152.推進集團化辦學,更好集聚優質名校資源。加快置度小學等9所中小學校建設。實施“明眸皓齒強脊”健康篩查工程。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系統抓好校園安全。落實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實施高等院校新建擴建項目13個,爭取設立安陽科技職業學院。(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駐安各高校,滑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建設健康安陽。

  153.加快推進人民醫院重癥救治中心、兒童醫院、腫瘤醫院新院區等16個項目。(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各相關醫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154.發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市縣醫聯體,支持醫療機構創建國家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55.推動52個薄弱鄉鎮衛生院達標改造,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加快農村衛生室公有化標準化建設。(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6.持續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市醫保局負責)

  157.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8.加快建設競賽場館,完善公共體育設施,積極籌備第十五屆省運會和第九屆省殘運會。(市文廣體旅局、市殘聯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強化社會保障。

  159.推動低保擴圍增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開展全民參保專項行動。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0.擴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構建老年助餐服務網絡。建成村級標準化養老服務示范站40個,新增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0家。(市民政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1.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優化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2.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覆蓋面,殘疾人“兩項補貼”應補盡補。(市殘聯、市民政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堅決守牢安全底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科學預判潛在風險,盯緊看牢最不放心的問題,扭住抓實最不托底的事情,全面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市應急局、市財政局、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

  163.統籌擴大信貸投放與不良資產清收盤活,加強農信社改革化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有效防范處置非法集資。(市金融工作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4.加強政府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杜絕政府失信違約。(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5.堅持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防止風險轉化蔓延,守牢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

  166.深刻汲取事故教訓,堅決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和河南省50條具體措施,扛牢擰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市應急局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7.開展安全生產固本強基行動,常態化抓好重點場所、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推動電氣焊“加芯賦碼”、企業“三全管理”、高危行業安責險全覆蓋,嚴格網格化管理,提升事前預防質效,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市應急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防范化解自然災害風險。

  168.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嚴密防范氣象、洪水、地震、地質等重大災害,增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應急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9.加快實施南水北調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市水利局及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0.完成崔家橋蓄滯洪區安全工程。(市水利局,安陽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1.開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專項行動,確保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圓滿收官。(市重建辦牽頭,各相關部門及相關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172.聚焦構建治理有效、群眾認可的社會支持體系,深化法治安陽、平安安陽建設,推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扎實開展“三零”創建、“雙提雙知”,多元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持續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信訪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3.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174.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5.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嚴打嚴防各類突出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6.加強國防建設、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更好建設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動辦、市退役軍人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7.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市民族宗教局牽頭負責)

  178.加強老區建設。(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179.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發展。(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0.扎實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市統計局負責)

  181.統籌抓好參事、史志、檔案、社科、外事僑務、發展研究、援疆等工作。(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24年3月7日

 

 

 

來源:大河財立方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   注冊
請先登錄再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富阳市| 卓尼县| 贡嘎县| 台前县| 柏乡县| 罗定市| 灵台县| 临颍县| 四子王旗| 新平| 青神县| 六盘水市| 武强县| 洛宁县| 疏附县| 古浪县| 天峻县| 读书| 镇江市| 酉阳| 仲巴县| 咸宁市| 长葛市| 临海市| 岑溪市| 高雄县| 蒲江县| 普安县| 固始县| 商丘市| 清镇市| 河源市| 班戈县| 仲巴县| 志丹县| 鄯善县| 毕节市| 垣曲县| 宜城市|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