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十年試驗 攀枝花有哪些收獲:攀西裂谷得天獨厚的資源,來自大自然慷慨的饋贈——這里蘊藏著探明儲量世界第一的鈦、全國第一的釩、全國第二的稀土資源,以及鉻、鈷、鎳、鎵、鈧等稀貴金屬。攀枝花,正是因礦而興。
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下稱“攀西試驗區”),旨在為資源富集地區的資源科學利用和產業發展探索有益經驗。這也是目前全國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個資源開發綜合利用試驗區。
作為攀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10年來,攀枝花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收獲了怎樣的成果?近日,記者走訪企業、項目,尋找答案。
突破30余項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日前,記者走進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軌梁廠,一根根通紅的鋼軌在生產線上“奔跑”,這是攀鋼第四代高性能重載線路用75公斤/米鋼軌生產現場。這種型號的鋼軌幾年前最長只能做到75米,如今已經躍進了“百米軌家族”,這是攀鋼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的成果。
攀西試驗區啟動建設以來,在攀枝花市承擔的42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攀鋼占了27個。科技創新也讓攀鋼打開了海外市場,如今,攀鋼鋼軌遠銷 36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國慶期間,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正式啟用,全線3.8萬噸鐵路鋼軌全部由攀鋼提供,這是中國標準高速鐵路專用長定尺鋼軌首次規模化出口海外。
根據攀枝花市近日發布的《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十年(2013—2022年)科技攻關成果白皮書》,10年來,攀枝花共實施攀西試驗區重大科技攻關專項項目6批次42項,立項資金總額達4.98億元;成功突破30余項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0項、國內首創核心技術7項,獲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16項,授權發明專利145件;以全國0.7%的鋼鐵產量,帶動了全國80%以上的國產鈦原料和全球27%的釩制品生產。
10年來,攀枝花還依托攀西試驗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生態建設。2022年四川省科技創新統計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攀枝花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為62.51%,排名全省第4位;R&D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為1.62%,排名全省第4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1.7件,排名全省第2位。
釩鈦產業鏈不斷拓展延伸
在攀枝花市午躍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忙著生產鈦合金假肢標準件,這批貨物供應的是來自臺灣的訂單。午躍科技2017年落戶攀枝花,該公司董事長覃美玲說,這是最佳選擇:“這里有著完備的釩鈦產業鏈,釩、鈦等產品應用場景不斷擴大。”
據悉,該公司目前已研發了鈦合金假肢及標準件、鈦合金輪椅、鈦生活用品等20多種產品。“最近,我們正在和多家單位聯合開發一款智能爬坡輪椅,可以實現定位以及測心率、血壓、脈搏等多種功能。”對于未來,覃美玲很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攀枝花釩鈦產業已被列入全省首批特色優勢產業試點,2022年攀枝花釩鈦產業總產值達447億元,全市鈦精礦、五氧化二釩、釩合金、海綿鈦、鈦白粉、鈦材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1%、30%、19%、17%、13%、7%,從釩鈦磁鐵礦采選冶到釩鈦產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根據攀枝花市的相關規劃,到2024年,三年內在建的釩鈦產業重點增量項目竣工投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程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到2027年,釩鈦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
綠色發展動能充分激發
近日,記者在米易縣白馬工業園區一枝山工業區安寧股份2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及磷酸鐵鋰項目看到,項目主體已經完工,工人在進行設備安裝施工。
該項目為新能源儲能材料產業,計劃總投資50億元,將攀西地區硫酸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副物硫酸亞鐵“變廢為寶”,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及磷酸鐵鋰,這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料。
項目分三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具備年產20萬噸磷酸鐵、20萬噸磷酸鐵鋰的能力,實現年產值190億元左右。該項目總負責人袁輝表示,目前一期5萬噸磷酸鐵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等工作,明年1月份將進行設備調試投料試生產。
10年來,攀枝花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拓展產業發展新賽道,統籌推進“水風光氫儲”五位一體、多能互補、協調發展。重點發展釩電池“裝備制造+材料(1+1)”特色產業集群,輸出釩電池儲能成套裝備產品,打造“中國釩電之都”。同步發展鋰/鈉儲能、氫儲能、抽水蓄能等相關儲能產業,構建“1+N”儲能產業發展體系,為城市轉型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發展新動能。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攀枝花還出臺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推動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市二氧化硫重點工程減排21499.49噸,減排比例26.59%;氮氧化物重點工程減排6385.34噸,減排比例23.34%;揮發性有機物減排3502.76噸,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7%左右。
來源:四川日報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