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劣勢為優勢,化腐朽為神奇,這正是甘肅省金昌市近年來發展循環經濟的真實寫照。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東部最狹窄的咽喉要沖,境內有色金屬儲量豐富,鎳鈷和鉑族貴金屬產量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被譽為“祖國的鎳都”,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
近年來,金昌市委、市政府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從完全依賴資源的“單行道”,到礦產原料、產品至廢氣、廢渣綜合利用的歷史性轉變,走出了一條點石成金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被業界稱為“金昌模式”。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金昌模式”確定為全國區域循環經濟12個典型案例之一。
2012年,隨著我省“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的全面鋪開,金昌市也搭上了“民企隴上行”招商發展的順風車,掀起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新高潮。
“千億元大招商”打造全民招商格局
據了解,自“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金昌市委、市政府就把“千億元大招商”活動作為開展“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的有效載體和具體抓手,積極開拓客商源、擴充信息源、豐富項目源,開展裂變式、高密度、精確性招商。
“目前,金昌市已初步形成了黨政齊抓、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大招商工作格局。”金昌市“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金昌市工商聯主席王開武介紹說:“2012年,我市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38項,累計到位資金136.6億元,當年到位資金9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1%,是歷年來我市招商引資力度最大、引進資金最多的一年。全市計劃利用1年半時間,到年底前完成招商引資1188億元的目標任務。今年1-4月,金昌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9.6億元。”
謀定而后動,面對新的招商目標,金昌市始終堅持通過創新方式,充實力量,以求以高質量完成既定目標。金昌市副市長、“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馬得明告訴記者,為了有利于招商引資,金昌市把駐外機構工作重點由對外聯絡轉向招商引資,并成立駐廣州辦事處,瞄準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開展招商。同時編制了《金昌市招商引資推介項目關聯企業概況》,作為招商引資的依據和行動指南,做到有的放矢。
從金昌市工商聯了解到,自去年以來,金昌市市級領導帶隊招商50多次,涉及全國20多個地區,拜訪企業230多家。市政府與金川集團公司聯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4次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并參加省上組織的第十八屆蘭洽會、甘皖兩省經貿交流等重要活動,有效推動了一些大項目盡快達成合作意向和落地建設。
好政策助招徠八方客
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推動非公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昌市堅持育優扶強和育新扶小并重,制定出臺了《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實施“百家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扶持中小微企業釋放潛能、開拓市場。去年金昌市培育、新增并通過省統計局審核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戶,其中民營企業20戶,占有率高達95%。
副市長馬得明說,在大力招商引資的同時,金昌還必須要在親商、安商、富商上下功夫,努力為來金投資創業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金昌市工商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千億元大招商”號召,充分發揮自身的橋梁紐帶作用,先后與內蒙古烏海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寧夏石嘴山市工商聯締結為友好商會,為拓展招商引資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礎。記者從市工商聯獲悉,去年金昌市共接待來金客商113批次、800多人次。就在記者采訪當時,金昌市工商聯迎來了北京南瑞集團通訊與用電技術分公司的考察組。
民企助推第三產業發展步伐
“金昌模式”被定義為:通過構建資源循環化利用產業體系,從依賴單一資源發展向多產業共生發展轉型的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為實現金昌市作為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跨越,產業集群發展勢在必行,而第三產業能否得到長足發展,也直接關系到金昌市能否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近日召開的中共金昌市七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大力推動金昌市第三產業實現新突破,希望通過深入開展“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在項目招商和建設方面積極推動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
王開武介紹說,自“民企隴上行”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金昌市以建設全國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區、新能源發展及應用示范區為目標,突出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產業、化工循環產業、新能源產業“三大重點產業”,瞄準國內知名龍頭企業,大力開展招商,成功引進了一批投資力度大、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和項目,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尤其是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風光電投資規模由2011年的31.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96.4億元,增長211%,成為金昌市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大亮點。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