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民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去年12月1日推出首批跨國企業總部人民幣資金集中營運試點以來,累計已為13家中外跨國企業辦理了跨境資金歸集業務。而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第二批試點企業目前正在篩選之中,除了首批試點的北京、上海外,廣東、湖北等省也可能獲得試點資格。中國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試點放開了經常項目下的集中收付匯和貨物貿易項下的凈額結算,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在系統上實現相關功能的升級和并在此基礎上推出相關產品。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在業內對資本項目開放爭論不休之際,央行卻在鴨子劃水、有序推進,這正是“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廣東湖北有望獲批試點資格
在中國已運營15年的美國公司穆格,近日通過摩根大通從中國的主賬戶跨境向穆格新加坡分公司發放了一筆人民幣貸款,在經過中國央行上海總部批準后,穆格已完成了該交易。這是自去年12月1日人民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跨國企業總部人民幣資金跨境放款試點政策以來,最新的一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
根據此次試點的有關規定,跨國公司經批準后,可以在中國開立境內外匯專用賬戶用于歸集境內外成員的外匯資金,并通過限額管理的資金通道實現集團境內外資金雙向互通。跨國公司還可通過境內外匯集中賬戶為境內成員辦理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及貨物貿易凈額結算業務。
中國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試點實際上是放開了經常項目下的集中收付匯和貨物貿易項下的凈額結算,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在系統上實現相關功能的升級并在此基礎上推出相關產品。“今年該項改革試點有望進一步擴大,目前中行已經開始對第二試點企業進行摸底。”該負責人昨天表示,“第二批試點的地區可能也不會僅局限于北京和上海,目前廣東和湖北也已提出了試點申請。”
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分“三步走”
據介紹,目前有13家中外資跨國企業獲批參加首批試點,其中跨國公司中國區域總部可向監管機構提交公司資金池留存資金與以往跨境資金流動明細、資金合法來源憑證等資料,經審核通過并給予人民幣跨境放款額度,在額度允許范圍內,境內企業與境外母公司(或關聯公司)簽訂放款協議。參加試點后,這些跨國企業跨境資本流進流出中國的程序大為簡化,跨國公司多余的資金可以無需逐筆審批而匯出境外,外幣也可以匯入境內使用,這樣一定程度上讓人民幣變得部分可兌換,資本賬戶有一定程度的開放。
按照人民銀行現行的有關規定,中國目前仍處于外匯管制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階段,使得多數跨國公司中國區與境外母公司的資金池分開運營。公司境內資金返還境外賬戶的通行做法,一是依賴銀行內保外貸等委托貸款業務,二則通過利潤分紅。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此前曾公開撰文指出,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應該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長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間接、先機構后個人”的原則逐漸推進。他建議,未來約10年大致可以分三步安排:短期(1年至3年)內,放松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期(3年至5年),放松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5年至10年)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后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
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從跨國企業總部人民幣資金集中營運試點工作上可以看出,在業內對資本項目開放爭論不休之際,央行卻在鴨子劃水、有序推進,這正是“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