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從倚能倚重到倚“數”倚“智”,是寧夏鐵合金行業的新命題。
鐵合金行業是寧夏制造業的重要支柱產業,而產能過剩、產品結構調整緩慢、環境能源約束趨緊、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是制約鐵合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如何破題?由“傻大黑粗”向“智改數轉”融合轉變,努力節能降耗,推動綠色發展,是寧夏為鐵合金行業高質量發展開出的一劑良方。
“隨著鋼鐵產能大幅壓減,普通鐵合金需求減少、特種合金提升空間增大,作為碳減排的重要領域,鐵合金企業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已經接近極限,這就倒逼鐵合金行業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走向綠色發展新征程。”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寧夏激勵鐵合金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上持續發力,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全方位推動資源回收利用,并利用數據技術解決鐵合金生產“黑箱”難題、行業“綠色”難題以及“融合”難題,為鐵合金行業發展插上智能化翅膀,注入數字化基因。
石嘴山市是國內鐵合金、電石和碳化硅重要生產基地,每年產生富含一氧化碳的工業尾氣30多億立方米。為有效消納工業尾氣,該市打造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及乙醇梭菌蛋白粉產業集群。目前,已分別建成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寧夏濱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的鐵合金工業尾氣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項目,形成年產10.5萬噸燃料乙醇、1萬余噸乙醇梭菌蛋白粉產能,年消納工業尾氣10.47億立方米。
從難入手不畏難!鐵合金行業的“智改數轉”融合轉變,是寧夏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綠色發展的努力實踐。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破解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強化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寧夏重點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行業達峰、節能降碳、綠色制造、數字降碳、科技降碳、新能源產業鏈建設和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八大工程”,分行業按時間節點有序退出過剩產能、低端低效產能和限制類產能。3年來,自治區累計安排財政資金5400萬元,支持鼓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累計退出產能460萬噸。
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發展,在綠色轉型中奮力加速跑。
寧夏統籌推進煤電、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領域碳達峰,著眼減碳、降耗、增綠,全盤統籌、整體推進,持續改善工業用能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制造業能效水平。
吳忠賽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采用目前行業最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企業的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及節能減排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建成全國首套低碳烷烴循環利用聯合裝置,在生產高清潔環保芳烴類產品的同時,產生純度高達99.999%的高品質氫氣,建立起氫能發展的新產業鏈條,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和產業鏈延伸。
寧夏吉元冶金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熱熔渣制備巖(礦)棉技術,實現冶金廢渣中大量熱能的再回收、再利用,耗能低,能源節約效能和經濟效能顯著,其中液態熔融冶金廢渣生產礦巖棉產品屬國內首創生產工藝技術……
努力探索,努力實踐,努力拼搏,寧夏將綠色發展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著眼“雙碳”“雙控”大局,在節能減排上做“減法”,在循環利用上做“加法”,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
打造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重要環節。
寧夏開展能效“領跑者”和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工藝、裝備,樹立行業示范標桿,建設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加速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十四五”以來,寧夏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6.1%,創建綠色工廠115家、綠色園區12個、綠色產品19個。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全國少5.7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6.7%。
“抓好工業綠色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重中之重,必須在推動工業數字化、綠色轉型上狠下功夫。”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夏工業領域將采取進一步加強能耗預警調控、深入推進節能改造、嚴格項目節能審查,強化節能監察執法、加快綠色發展,推動全區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諸多舉措,努力推動寧夏工業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
來源:人民網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