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近年來,隨著我國鋼鐵行業的蓬勃發展,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攀升。但據資料顯示,鋼鐵行業鐵礦石外采度已連續9年保持在80%左右。全球鐵礦石市場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等巨頭企業高度掌握著國際市場。
1、四大礦商在中國市場營收超6000億
根據媒體消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等四家企業年收入中,有大部分來自于中國市場。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邁克·亨利表示,必和必拓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雅各布·斯陶斯赫爾姆表示,現在力拓有超一半營收來自中國;淡水河谷對外事務總監古斯塔沃·比斯卡西表示,中國市場從2006年開始一直是淡水河谷最大市場。
必和必拓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
必和必拓在2022財年實現營收664.9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574億元。若以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折合50%比例進行計算,約為2287億人民幣。該公司的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東凈利潤也實現了驚人的增長,達到309.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3.35%。
力拓有超一半營收來自中國
力拓集團在2022年實現營收55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821億元。若按50%比例計算,從中國獲得的營收超過了1910億人民幣。同時,該公司實現了124億美元的凈利潤,折合人民幣高達853億元。
中國一直是淡水河谷最大市場
淡水河谷在2020年和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總營收分別為231.24億美元和286.0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90億元和1967億元。分別占其總營收的58.5%和52.5%。據悉,淡水河谷2022年的總營收達到了438.39億美元,根據以往超過50%營收來自中國的比例計算,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約為219.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08億元。
FMG九成多產品銷往中國
FMG集團2022財年鐵礦石發貨量和成交量均達到了1.89億噸,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于鐵礦石基準價格和實際平均價格的下降,該集團2022財年銷售收入為1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197億。比2021財年下降22%。據了解,中國市場曾在2018財年為FMG集團貢獻超過90%的營收,即62.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27億元。雖然目前尚不清楚2022年中國市場具體貢獻了多少營收,但相較于2018年的數據肯定已經有所提升。
綜合以上四大鐵礦石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數據,可以推斷出四大鐵礦石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總營收至少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2、僅力拓利潤便超850億
據統計,2022年中國鋼鐵行業營業收入為87147億元,下滑了9.8%;利潤總額為365.5億元,下降了91.3%。
力拓集團僅憑其一己之力就賺取了853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是中國鋼鐵整個行業利潤的2倍多。
3、加速推進本土資源開發,基石計劃為鋼鐵行業注入動力
鋼鐵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面臨著外部資源緊張和寡頭壟斷的局面。鐵礦石價格波動較大,給中國鋼企帶來了利潤率不穩定的問題,同時也難以掌握進口鐵礦石的定價權。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和基石計劃是重要的舉措之一。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是我國鐵礦石開采的龍頭企業之一,于去年7月19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200億元人民幣。其作為國有企業,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據了解,該公司是整合部分國有鐵礦采購及海外鐵礦資產的全新央企,將致力于成為以市場化方式集中國內部分鐵礦石需求的平臺,通過加強本土鐵礦石資源的搜集、開發和儲備,可以提供更多可靠的鐵礦石供應,從而降低我國鋼企的進口依賴度,增強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2022年1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了旨在加強資源保障的“基石計劃”。“基石計劃”旨在于用10年至15年時間,切實改變我國鐵資源來源構成,從根本上補足鋼鐵產業鏈資源短板。“基石計劃”提出,到2025年,國內礦產量、廢鋼消耗量和海外權益礦分別達到3.7億噸、3億噸和2.2億噸,分別比2020年增加1億噸、0.7億噸和1億噸。“基石計劃”有望為國內礦增量帶來一定的資金、政策支持。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