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1997年,全國鎂業聯合體成立。2002年,在全國鎂業聯合體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今年,是鎂業分會成立20周年。
20年來,在工信部等國家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領導下,鎂業分會和鎂業同仁共同見證了中國鎂行業變遷、成長和壯大,共同譜寫了中國鎂行業從小到大成為鎂業大國的華麗篇章。20年來,鎂業分會與鎂業同仁緊緊團結在一起,以節能減排為抓手推動鎂冶煉技術向綠色化、機械化提升,冶煉技術再上新臺階,以擴大應用為目標推動鎂合金在汽車、3C的集成應用,有效提升了我國鎂產業總體規模。20年來,鎂業分會和鎂業同仁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培養了一批行業領軍人物、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研發機構,前沿科學研究與世界同步,一些實用技術領先于世界,并已經或者即將實現產業化,推動我國鎂產業向鎂業強國邁進。
20多年來,我國鎂冶煉基地頭把交椅歷經多輪轉變,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是河南鶴壁,2012年以前是山西運城和太原,從2012年開始,陜西榆林特別是府谷縣鎂冶煉產業發展勢頭相當迅猛,成為中國最大的原鎂生產基地、其原鎂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而且所占比重越來越大,2021年已超過50%。
20年來,我國鎂冶煉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我國原鎂產能43.88萬噸;原鎂產量為26.8萬噸,企業數為92家,其中,山西地區71家,寧夏10家,陜西5家。2021年,我國原鎂產能為137.61萬噸,原鎂產量94.88萬噸,相比2002年分別增長了310%、350%;企業數49家,減少近一半,其中,陜西34家,山西8家,寧夏僅剩一家,變化非常大。企業規模和集中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我國原鎂供應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原鎂產量比重穩步提升。1999年,我國原鎂產量超過美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原鎂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25%。2002年,我國原鎂產量占全球比重增長到62%,2021年增長到83%,世界原鎂供應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20年來,鎂業分會積極開展推進鎂應用領域的拓寬和應用規模的拓展工作,成效顯著。特別是,2010年以后,隨著節能減排要求日趨嚴格,輕量化已成為全行業共識,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行業成為金屬鎂材料應用快速增長的主要領域,金屬鎂作為實際應用的最輕的結構材料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自2017年開始,我國鎂消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9%左右,但總量仍不足20萬噸,拓展還不盡如人意,加工應用的拓展將是鎂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統計,2002年,我國原鎂消費量為5.12萬噸,其中,用于材料領域僅有1.02萬噸,占當年國內總消費量比重不足20%。2021年,我國原鎂消費量為48.65萬噸,相比于2002年增長了950%,其中,用于材料領域為14.01萬噸,增長了14倍,占當年國內總消費量的比重也增加到30%。另外,從2015年開始,我國原鎂消費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
20年來,原鎂價格一般是起起伏伏,偶爾大起大落,價格總體波動區間為12000元/噸-70000元/噸。在過去20年里,記憶猶新的大幅波動有兩次,一次是2008年,價格從1.3萬元/噸上漲至4萬元/噸;一次是2021年,價格從1.2萬元/噸上漲到7萬噸/噸。兩次巨幅波動,起因不一樣,但是影響是一樣深刻。2008年,價格波動人為因素過多,使得鎂行業錯過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期,應用拓展艱難、價格低位徘徊超過5年;2021年價格波動幅度大,漲速快,但客觀因素占主導,雖然對行業負面影響也很大,但對重塑行業信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0年來,伴隨著我國原鎂供應格局的變化、企業集中度的提高,我國在原鎂定價的話語權穩步提升。尤其是近五年來,隨著我國鎂冶煉行業集群化發展越發明顯,陜西府谷、山西聞喜多個產業聚集區的形成,小而散的格局徹底扭轉,龍頭企業作用的凸顯,加之我國在原鎂供應市場的核心地位,我國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原鎂的定價話語權。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鎂工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實現金屬鎂規模化應用,而當前恰好是鎂產業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保持價格相對穩定和合理波動是影響規模化應用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呼吁我國鎂產業各環節應共同行動起來,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共同努力,避免再現價格暴漲暴跌的局面,實現價格理性波動,促進鎂應用更好更快推廣。
2000年,中國工程院五位院士上書科技部,呼吁支持鎂行業科技發展。從“十五”開始,國家持續支持我國鎂行業科技研發工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鎂行業科技進步,使得鎂的科技研發成為我國為數不多與世界同步的金屬品種,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研發成果,很多都走在國際的前列,如稀土鎂合金、超高強鎂合金、不銹鎂、鎂電池、儲氫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丁文江和潘復生兩位先生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立了國家級工程中心兩個,國家級企業中心1個,省級研發中心和企業中心10多個。
20年來,鎂行業堅定不移地推動鎂冶煉的節能降耗,無論是降低成本,還是國家對工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鎂冶煉企業一直沒有偏離的主線就是節能降耗。20年來,鎂業分會緊緊圍繞節能降耗減排,努力推廣高溫蓄熱燃燒技術、節能型回轉窯等技術和裝備,推進全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據統計,2002年我國鎂冶煉綜合能耗為10噸標煤,2021年為4.5噸標煤,下降超過55%,考慮環保實施增加帶來的能耗增加,綜合能耗下降更多。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豎式還原技術的成熟和推廣,鎂冶煉綜合能耗還有更大的下降空間,估計幅度可能會超過20%。
20年來,我國鎂產業也孕育出多個具有明顯特點的行業龍頭企業。
聞喜銀光鎂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以冶煉為基礎,致力向下游延伸,構建從冶煉-加工-應用完整產業鏈,是國內鎂深加工門類最為齊全的單體企業。
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成功收購加拿大鎂瑞丁之后,實現了很好的融合發展,已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汽車行業鎂合金供應商。
南京云海特種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扎根于鎂行業,通過引進投資者、兼并等多種方式,實力和行業影響力顯著增強。2018年云海金屬用轉讓股份的方式引進國內大型國企——中國寶武參股,2019年云海金屬出資2.35億元收購重慶博奧鎂鋁金屬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權,提升云海金屬整體實力,完善深加工領域布局。2021年,南京云海加大投資在安徽巢湖、青陽,山西五臺建設了多個鎂產業鏈項目,進一步夯實了在鎂產業的底蘊。
以京府煤化、陜西天宇鎂業、陜西金萬桶、泰達煤化、榆林天龍鎂業等鎂冶煉企業為主的陜西府谷鎂產業集群區域發展龍頭的作用日益凸顯,不僅提高我國鎂冶煉行業的集中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我國鎂行業的國際話語權。
以霧化鎂粉為特色產品的唐山威豪鎂粉有限公司等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行業示范引領作用也日益顯著,提振了一些鎂行業企業在細分領域耕耘奮斗的信心。
20年來,我國鎂產業已形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鎂產業體系,成功從初級發展階段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新發展階段,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組成部分。
一是我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79/SC5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秘書國,占據了制高點。
二是我國鎂冶煉行業比較優勢將保障我國鎂產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供應基地的核心地位。
三是浙江萬豐奧特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收購加拿大Meridian公司,一舉成為世界鎂合金壓鑄領軍企業,不僅打開了進軍國際汽車中高端市場的通道,也為我國汽車輕量化創造了條件,使得我國應用拓展擁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四是積極推進鎂期貨上市,探索設立面向國際的鎂期貨,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國鎂產業定價權。
文章來源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 ,作者鎂業分會秘書處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