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康拉德-阿登納-施蒂夫通(Konrad-Adenauer-Stiftung)基金會、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學者丹尼爾·馬賴斯(Danielle Marais)撰文指出,非洲礦產資源對于全球綠色能源轉型非常重要。
11月6日-18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在埃及召開,進行了下一輪全球氣候談判。在會議準備階段,聯合國警告,要避免嚴重氣候變化,目前的應對措施是不夠的。為了走上正軌,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必須加快步伐。非洲礦產資源在轉型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但這個大陸能多大程度從中獲益?
關鍵礦產是那些用于綠色技術,比如太能能板、風力渦輪發電機和電池的礦產,包括石墨、鋰、鈷、銅、錳和稀土金屬。世界銀行預測,要避免氣候變化最糟糕局面出現,如果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綠色技術投資能夠到位,那么這些礦產的產量需要增長近500%。
綠色轉型礦產需求強度如此之大使得“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真實性引發了一些爭論。可再生能源的確嚴重依賴關鍵礦產,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必要性,因為低碳技術所需礦產生產經營排放強度只有化石燃料的6%。
關鍵礦產問題已經引發全球關注。在COP27會前舉辦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區域論壇指出,如果不能快速實現向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轉型,歐洲和北美將無法達到巴黎協定或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為此,該論壇強調加大關鍵原材料融資和可持續管理的重要性。聯合國秘書長的采掘業可持續發展轉型戰略也把關鍵礦產可持續管理作為重點。
非洲大陸可以從清潔能源和技術轉型中獲益。其礦產儲量占世界的30%,包括許多對于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礦產。例如,民主剛果鈷產量占全球的70%,南非錳儲量位居世界首位,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石墨儲量豐富,津巴布韋擁有大型鋰礦床。
非洲大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關鍵礦產本土加工不足。中國在礦石加工方面占據統治地位,精煉鈷產量占全球的73%,精煉銅占40%,鋰占59%,鎳占67%。其中大部分礦石原料來自進口,包括非洲。中國在綠色價值鏈也占有優勢地位,太陽能板產量占世界的80%,鋰電池產量占70%以上。
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在關鍵礦產價值鏈和綠色技術生產方面的擔憂與日俱增。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以及俄烏軍事沖突加劇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進口依賴風險上升,包括綠色技術。隨著美國和歐盟在關鍵礦產供應以及陸上綠色技術價值鏈上與中國展開競爭,非洲面臨只能定位成世界其他地方礦產供應國的風險。
2022年4月份,美國總統拜登援引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tection Act)支持關鍵礦產特別是動力電池和清潔儲能系統所需礦產的開采、加工和循環利用。為減少對中國的依賴,2022年6月份,以美國、歐盟和其他合作伙伴組成的礦產安全伙伴關系(MSP,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建立。MSP的宗旨是“確保關鍵礦產的生產、加工和循環利用能夠支持有關國家充分發揮其礦產資源的經濟發展潛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022年9月份召開的MSP部長級會議上坦言,MSP將優先支持礦產生產國以及能夠嚴格遵循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的項目。雖然強調負責任礦業無可厚非,但MSP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當地提高附加值尚不清楚。非洲很可能會問,將出口從中國轉移到歐洲或美國會有什么真正的好處,特別是當非洲大陸正在尋找通過利用其礦產資源創造就業機會和支持當地工業化的方法之時。
非洲開發銀行(AfDB)目前正在制定一項重要的礦產戰略,這一主題在最近的非洲礦業論壇上被突出強調,該論壇由非盟于2022年10月在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舉辦。
許多挑戰需要應對,包括獲得必要技能基礎、確保穩定可靠電力供應以及改善投資環境等。另外,綠色技術需要大量投入。例如,動力電池需要鋰、鎳、鈷、錳和石墨。將民主剛果建設成為電池制造中心不能僅靠儲量。然而,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完成的一份報告指出,民主剛果制造電池是有可能的。構建區域價值鏈是解決方案之一,因為贊比亞和民主剛果年初簽署協議合作建立電池生產能力。
長期以來,非洲礦產主要用于出口,本土精煉或工業基礎薄弱。綠色能源轉型和關鍵礦產需求上升為非洲提高其在綠色技術價值鏈的地位帶來了重要機遇。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