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10月,太原市杏花嶺區太鋼礦山修復生態園建成完工。鳥瞰園區,滿山蔥郁,繁花似錦,秋景如畫。不時地有三五成群的市民游客穿行其中,盡享自然生態之美。“十多年前,我們這里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地泥漿,上班防塵口罩不離口,苦不堪言,現在好了,天藍了、山綠了,路也鋪好了,上班成了一種享受。”正在陪家屬在生態園游玩的一位職工說,這幾年,礦區的變化讓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標準定位,繪就綠色藍圖。太原市杏花嶺區礦山修復生態園以前是太鋼東山礦的采場,總面積1155畝。由于多年采掘破壞,一度塵灰滿面,破敗不堪。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山礦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礦山生態修復,做出高標準建設,打造集休閑、生態、美觀為一體的園林景區。迅速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編制了《太鋼東山石灰石礦土地復墾方案》,報經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評審通過。并倡導《東山礦生態文明公約》,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充分運用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引導職工自覺履行環保職責,投入到礦區的復墾綠化工作中。
低成本建設,綠色發展初見成效。因為生態礦山建設的標準定位高,該礦始終立足于“依法復墾,費用最低”的低成本建設原則,常態化、制度化組織職工義務植樹,匡算下來,幾年間職工義務植樹6179人次,植樹14726株,節約人工成本300余萬元。自行設計和自主施工在采場內布設噴灌管線,儲水罐使用廢舊石灰料罐,最大限度節省了林木澆灌成本。組建專業綠化隊伍替代外委,負責日常養護,減少專業養護費用。打聽到周邊因道路改造景觀樹需移離的信息,主動聯系有關部門,多方協調溝通,促成景觀林木移栽到礦區事宜,節省購買林木費用500余萬元。從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經過不懈地努力,除去采場、排土場等必要作業面外,礦區全面完成復墾綠化任務,累計綠化面積1053畝,植樹38.6萬株。初步將礦區打造成春有花、秋有果的綠色生態園。
與政府攜手,打造科學修復生態樣板。東山礦生態礦山修復成果得到政府高度認可。2021年太原市杏花嶺區政府與太鋼共同出資5000余萬元,啟動杏花嶺區露天礦綜合治理生態重建工程,雙方緊緊圍繞“生態東山、綠色礦山”建設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地質穩定、生態安全、土壤沉降等因素,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宜水則水。高位推動,壓實責任,切實打通美麗礦山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歷時近一年,工程順利完成,有效治理礦山受損破壞區域,實現“礦區到景區”的華麗蝶變,為資源型工礦區轉型發展打造樣板,提供東山礦經驗。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