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我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3月21日向我省反饋了《陜西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為確保督察報告指出的問題整改落實到位,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為總抓手,以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為核心,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陜西。
二、工作目標
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有效涵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持續推進結構性污染治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狠抓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確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到202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國考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82.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高于0.6%;111個國考地表水水質斷面I-Ⅲ類比例達到91.9%,劣Ⅴ類比例不高于1.8%,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全省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下降13%,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0年下降18%。
三、主要措施
(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我省能耗強度和水資源約束趨緊、自然生態脆弱的嚴峻形勢,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與高質量發展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每年集體學習研討不少于4次,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重點班次學習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綠色發展理念,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2.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落實《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責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1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認真履職盡責。扎實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網絡。充分發揮各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作用,統籌協調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大問題,進一步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合力。
3.切實發揮考核導向作用。嚴格實施《陜西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對各市(區)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和實施細則。認真按照“綜合質效、新發展理念、主觀感受”三大類指標組織考核評價,強化考核評價結果運用,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4.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用,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持續深入開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有針對性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加強生態環境執法和排污許可監管,依法嚴格執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按日計罰、責令停業等措施,壓實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5.加強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銜接。常態化開展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聯動,加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中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和涉嫌生態環境犯罪案件移送移交力度,依法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案件,積極適用生態環境懲罰性賠償,依法嚴厲懲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二)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持之以恒有效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嚴格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健全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切實保護好國家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
1.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深入實施秦嶺區域重點生態治理工程,持續推進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常態長效抓好秦嶺生態保護修復。以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為重點,提高秦嶺地區森林質量。科學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開展清潔小流域治理,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嚴格執行秦嶺區域產業準入清單,嚴控產業準入條件。
2.推進秦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按照“一庫一策”模式加強秦嶺區域尾礦庫安全環境風險治理,制定綜合治理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在線監測系統。嚴禁在核心和重點保護區勘探、開發礦產資源,禁止在秦嶺主梁以北的秦嶺范圍內開山采石。持續鞏固秦嶺區域小水電退出整治成果,保證河道生態基流,最大程度保護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
3.強化秦嶺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堅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健全“天地一體化”監管體系,加強生物、大氣、水、土壤環境監控和預警,完善常態化長效化保護督查監管和考核機制。持續開展秦嶺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五亂”行為。發揮秦嶺信息化網格監管平臺作用,推動線上線下綜合監管,提高監管效能。推進“數字秦嶺”平臺建設,整合各行業部門信息資源,實現秦嶺區域實時監控、動態監管。
(三)全面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修復。到2025年,黃河流域65個國考斷面I-Ⅲ類比例不低于86.2%,劣Ⅴ類比例不高于3.1%。
1.抓好水土保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加強陜北地區天然林保護修復,落實封山禁牧措施,科學組織造林種草,持續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大力推進渭北“旱腰帶”區域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加快建設黃河西岸綠色廊道、沿渭河生態帶。提高毛烏素沙地治理水平,實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促進沿黃防護林和黃河西岸綠色廊道提質增效。
2.完善水沙調節機制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堅持水沙同治,建立健全水沙調控體系。加快建設東莊水利樞紐、龍安水庫等干支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增強徑流調節和洪水泥沙調控能力。實施秦嶺北麓渭河南岸支流以及涇河、無定河、北洛河等生態修復工程,完善重點縣城防洪體系,提升防洪能力標準,確保黃河流域陜西段長久安瀾。
3.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加強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黃河流域農業面源、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持續推進黃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加強黃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著力提升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推動沿黃限定范圍內高耗水、高污染企業遷入合規園區,嚴禁在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臨岸限定范圍內新建“兩高一資”項目及相關產業園區。
4.按照“四水四定”原則嚴格管控水資源開發利用。嚴格實施《陜西省節約用水辦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等制度。嚴控地下水資源開采總量,嚴禁工業企業無證取用地下水,嚴禁超采區內新增取水井。深度挖潛工業領域節水空間,加大循環水和再生水利用,提高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效率。系統推進水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建設,推行農業節水灌溉措施,不斷提升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將黃河流域14條跨省、跨市重要支流生態流量納入日常水量調度,合理規劃石川河流域水利工程布局,有效保障河流生態流量。
(四)堅決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擔負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政治責任。到2025年,漢江、丹江等河流總體水質保持為優,干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
1.加強水源地水源涵養。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和水源監控能力建設,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工作。加強漢江、丹江流域水質目標管理與跨界斷面監測預警,構建環境風險監控預警體系,推進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建設,凈化水質,涵養水源。完善水源地生態保護和水質管控長效機制。
2.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規范增殖放流,加強執法監管力度,推動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加快推進陜南歷史遺留礦山、礦業權退出礦山等生態恢復治理,不斷鞏固治理成效,全面推動水源源頭保護。統籌推進陜南硫鐵礦“磺水”污染治理,積極籌措專項資金,加快治理工程建設,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3.全面推進污染治理。統籌江河湖庫協同治理,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和非法采砂整治。加強礦產資源開發污染防治。加強工業點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沿漢江、丹江重點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強化漢江、丹江流域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嚴防涉水和危險化學品運輸次生安全環境風險。
(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穩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1.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堅持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調治理,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突出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切實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完善城鎮大氣環境綜合管理體系,推進關中平原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和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控。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減排,推動全省鋼鐵、建材等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開展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焦化、磚瓦窯、蘭炭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切實提高全省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監督管理水平,全面實施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繼續推動高排放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綜合治理和管控。
2.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水生態環境管理,落實河(湖)長制,加強重要流域、重要水源保護,實施河湖生態修復,增強河湖自凈功能。堅持“一河一策”,深入實施渭河、漢江、丹江、延河等綜合治理。加強漢江、嘉陵江流域尾礦庫污染治理,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同治。深化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加強河湖沿岸城鄉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改造,大力實施污水管網補短板工程。加強流域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分流域開展排查整治。
3.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持續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加強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嚴格重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以有色金屬采選集中區域為重點,分階段開展治理,逐步消除存量。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實施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開展非正規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整治。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工作,加快焚燒處理能力建設,合理規劃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持續推進陜北涉油地區環境整治。
(六)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生產企業綠色轉型和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1.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關系。構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目標任務。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
2.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下大氣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發展,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關中地區新建耗煤項目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到2025年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
3.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實施節能重點工程,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提升綜合利用率為主要目標,加大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少能源資源浪費。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督察整改工作由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成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整改工作協調統籌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生態環境廳,具體負責指揮調度督促督察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督察整改的第一責任人,各市(區)黨委(黨工委)、政府(管委會)和省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督察整改的具體責任人,堅持定期研究整改工作,及時解決重大難點問題,確保反饋問題徹底整改、取得實效。
(二)嚴格督查督辦。整改責任單位要對照整改任務清單,分別建立問題臺賬,細化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責任部門和整改時限,列出任務單、時間表、路線圖。嚴格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持續實施督察整改清單化調度,梳理分析存在問題,加密督查督辦頻次,多措并舉,推動整改落實。嚴明整改紀律,嚴禁以督察整改為名的“一刀切”行為。
(三)嚴肅責任追究。省紀委監委牽頭負責責任追究,對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深入開展調查,逐一厘清責任,于整改方案印發后6個月內依規依紀依法查處并實施到位;對督察整改工作中發現的表面整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問題,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按照《陜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對督察報告中涉及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線索逐一進行梳理篩查,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級相關部門配合,各市(區)政府(管委會)組織開展索賠工作,做到應賠盡賠;需要提起公益訴訟的,由省檢察院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四)規范驗收銷號。嚴格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各整改驗收單位要嚴格對照整改目標、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采取“一事一驗”的方式進行驗收,逐條對照、逐項檢查,確保徹底整改到位。整改問題已落實整改措施并達到整改目標后,驗收單位開展現場核查并出具驗收銷號意見,經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整改責任單位根據要求進行媒體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任何情況反映的予以銷號。整改期間,驗收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持續做好反饋問題整改的指導督導工作。
(五)加強信息公開。及時公開督察整改方案、整改落實和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追責問責情況。加大督察整改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宣傳聯動機制,通過“一報一臺一網”、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整改成效、經驗做法、長效機制建設等情況,及時公開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對整改不力、問題突出的地方和部門,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動員全社會參與和監督。各市(區)按照生態環境部《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對督察報告中涉及本轄區內企業逐一進行梳理篩查,及時督促相關企業開展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工作。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