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8月23日晚間,南鋼股份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南鋼股份克服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原燃料價格高位運行等影響,從細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做精做強特鋼,南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48.87億元,同比下降9.59% ;歸母凈利潤為14.92億元,同比下降34.01%;資產負債率為55.3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38%。其中,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7.76億元,環比增長8.31%,經營情況穩健。
鋼鐵行業情況
中鋼協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均值為133.92,同比下降2.85%。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為138.9美元/噸,同比下降23.64%;安澤主焦煤價格和日照港準一級焦價格均值分別為3,014.44元/噸、3,354.94元/噸,同比分別增長75.87%、25.37%;富寶全國廢鋼價格指數均值為3,294.61元/噸,同比增長9.46%。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826.1億元,同比下降68.7%。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390億元,同比下降4.65%;營業成本30,710億元,同比下降0.18%;利潤總額1,034億元,同比下降55.47%;平均銷售利潤率為3.10%,同比減少3.53個百分點。
從鋼鐵到材料
2022年上半年,南鋼股份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建立“產銷研用+服務”一體化體系,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系列化的解決方案。南鋼股份鋼材產量489.24萬噸,鋼材綜合平均銷售價格5,130.22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8.14%。同期中鋼協CSPI鋼材價格指數均值同比下降2.85%。其中,專用板材綜合平均銷售價格5,544.67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14.38%;特鋼長材、建筑螺紋綜合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5,038.75元/噸(不含稅)、4,328.87元/噸(不含稅),分別同比增長2.43%、2.57%。此外,南鋼股份向以“一帶一路”沿線為主的3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高端鋼材25萬余噸,包括沙特阿美石油項目、中東海洋平臺、東南亞地標建筑等23個國際知名項目。
南鋼股份按照“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理念,依托產品研發、生產、檢驗、服役大數據,圍繞先進鋼鐵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領域,進行“卡脖子”技術研究與產業深化服務。上半年,開發新產品18項,其中16項實現“0”到“1”產業化,產業化率近90%。
先進鋼鐵材料利潤貢獻持續提升,銷量為88.75萬噸,同比提升2.27%,占總銷售量18.63%,銷量占比增加2.19個百分點;綜合平均銷售價格6,234.94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9.04%;毛利率16.80%,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毛利總額9.30億元,同比增長15.68%。
“智改數轉”新動能
南鋼股份以“工業互聯網+數據治理”雙輪驅動,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先進技術與先進制造的融合,對標國內外燈塔工廠,全面推進“智改數轉”。報告期,行業領先的集制造、經營、生態于一體的智慧運營中心投用,數據治理有序推進,促進企業管理能力、運營能力、工作效能提升,助推工序成本同比下降6.67億元、采購降本4.74億元。
上半年,南鋼股份智慧運營中心融合六條數字工廠示范線,涵蓋六大集群、十六大業務領域和四種訪問模式,打通數據到3D可視化鏈路,逐步構建企業生態畫像;鐵區一體化平臺投用,優化整合中控室,數量減幅超30%,并優化工作崗位41個、操作終端168個,高爐燃料比平均下降9.95Kg/t;持續推進5G新場景應用、財務共享二期、智慧采購一體化平臺、廢鋼AI自動判級系統等數字化項目。
南鋼股份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數據管理辦公室,按照業務架構構建矩陣型數據治理管理網絡,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探索流程驅動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以板材生產領域為試點,推動全流程數據資產化盤點和入湖,已完成數據資產成果驗證,基于“以用促建、建用結合”原則,對生產、研發、財務、銷售、設備、市場等共計9大領域進行全量數據資產化建設。
南鋼股份入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2022年度工作組成員單位”、榮獲中國產業區塊鏈大會組委會“2022年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100強”;“南鋼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數字生態”項目榮獲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2022年江蘇省區塊鏈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南鋼股份積極推行超低排放,南京生產區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排放量約為二氧化硫580.72噸、氮氧化物1,071.17噸、顆粒物(含無組織顆粒物)3,938.50噸,均低于政府許可排污量;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雙碳”研究,持續推動碳減排工作的“碳十條”,完成燒結機環冷機改造,增加煙道余熱利用裝置,大幅度提高燒結機蒸汽回收量;6#120MW高效發電機組項目建設主體已完工,項目投用后,年供電量預計約8.90億kWh,發電效率可達40%。噸鋼綜合能耗創歷史最好水平,降至525.2kgce,同比降低16.1kgce,噸鋼綜合電耗461kWh自發電量12.32億kWh。
同時,南鋼股份重點研發與推廣低碳綠色產品,新能源用鋼(風電、核電及水電用鋼)銷量約17.53萬噸;超低溫用鎳系鋼市場占有率持續居前;正在研發氫能源用鋼,包括氫能源儲罐用鋼及輸氫、摻氫管線用鋼等品種。高強度、高韌性、高疲勞性、高耐磨性、耐腐蝕、易焊接等性能產品減少碳排放。其中,高強合金焊絲實現免退火拉拔,可應用于86米超長臂架泵;非調質汽車前橋、輪轂等領域銷售5萬噸;軸承鋼超純凈和高均質產品質量達到國內一流,其中高標軸承鋼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居前;抗延遲斷裂緊固件已通過認證評審;開發出貝氏體非調質鋼,減少調質工序實現低碳節能;25Mn高錳鋼國內率先通過五國船級社認證。
南鋼股份連續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本年度,南鋼股份主動參照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發布的GRI標準以及境內監管最新規則,披露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發布上半年度最新 ESG 評級,南鋼股份評分由1.6分提升到2.2分,進入富時羅素評級體系內中國鋼鐵企業前三,位列納入評級的中國上市公司的前9%;境內獨立ESG評級機構Wind給予公司ESG “AA”的評級,位列中國鋼鐵企業第一名;華證指數給予公司“A”的評級,為鋼鐵行業最高評級。同時,南鋼股份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并榮獲由新華日報頒發的“ESG金茉莉獎”。
“四元一鏈”產業運營
南鋼股份升級“產業運營×產業投資”戰略,打造鋼鐵新材料為核心的相互賦能、復合成長的產業鏈生態圈,聚焦產業發展和價值增長。其中,產業運營圍繞“四元一鏈”(即新材料、環境、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四元”,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一鏈”)進行精準布局、聚焦突破,強化內生業務增長和核心能力建設;產業投資推行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模式,加強產業價值鏈的優化與協同,尋求新興領域的優質投資項目并進行卡位布局。
“四元”布局
精細化工材料
收購萬盛股份,向新材料領域進行產業延伸,自4月起納入南鋼股份合并報表范圍。
環境
加大ESG投資,收購柏中環境,由“環保產業投資”向“環保產業運營”轉變,加速推進能源環保轉型。
智能制造
金恒科技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秉承“成為數字化轉型生態構建者”企業愿景,融合云計算、物聯網、AI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數字工廠規劃咨詢、設計、實施及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投資設立金宇智能,聚焦無損檢測、圖像視覺及其系統集成裝置研究開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攬子智能檢測產品和解決方案。
產業互聯網
鋼寶股份秉承“產業C2M卓越生態構建者”企業愿景,聚焦上下游產業鏈需求及痛點,為產業鏈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基于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融合的C2M生態綜合供應鏈服務平臺;
鑫智鏈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民營招標代理機構10強平臺,以“受尊重的供應鏈數字化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為企業愿景,致力于全流程智能化招投標交易平臺、互聯網S2B2C電商平臺、“區塊鏈+綜合服務”平臺及數據應用服務等業務板塊的建設;
鑫洋供應鏈圍繞車、船、港、倉、大數據等打造共融共生的開放型生態系統,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智慧供應鏈生態企業;
金潤愛智升級南鋼JIT+C2M智能工廠綜合服務能力,為C端用戶提供基于產業生態的一站式電商服務。
“一鏈”布局
圍繞上游產業鏈布局,在印尼青山工業園打造海外焦炭生產基地,合資設立印尼金瑞新能源、印尼金祥新能源,分別建設年產260萬噸、390萬噸,合計年產650萬噸的焦炭項目。兩個項目陸續投產后,預計成為南鋼股份的新業務板塊,并大幅度提升南鋼股份主營業務收入。
鐵礦石板塊,金安礦業系一家集鐵礦采礦、選礦以及鐵精粉的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礦業公司,資源稟賦良好,鐵精粉品位可達68%以上,具有年產90萬噸鐵精粉配供能力。
CVC產業投資
圍繞半導體、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方向,整合政府和社會高效資源,通過設立投資基金、直接參股等方式進行新興領域成長板塊投資布局。
基金投資
南鋼轉型升級投資基金把握產業升級、戰略新興行業的發展機遇,主要投資領域為智能制造行業(含大數據)、新材料行業(金屬材料、復合材料、電子材料和環保型材料等方面)、產業互聯網及與產業鏈協同的節能環保、現代物流等。
無錫濱湖南鋼星博創業投資基金,圍繞集成電路、芯片、泛半導體,產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智能穿戴等領域,尋求新材料與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協同突破點。
直接參股
出資5,000萬元投資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4.01%股權。
于2018年4月出資5,000萬元投資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其2.64%股權
未來,南鋼股份將堅持創新引領,繼續提升鋼鐵新材料占比,做精做強鋼鐵主業,并圍繞“四元一鏈” 產業運營及CVC產業投資,加強產業鏈生態的優化與協同,行穩致遠,回報廣大股東,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