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2022年以來,極端地緣事件、刺激經濟、經濟復蘇后需求旺盛等諸多因素使供應鏈承受巨大壓力,引發金屬和礦產品的多項價格記錄。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頻出,持續的金屬和礦產商品價格飆升,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市場變化。那么,影響全球金屬礦業行業牛市持續堅挺的因素有哪些?各類金屬的具體市場表現如何?后續的發展趨勢又將有何變化?《中國礦業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專訪了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左更。
《中國礦業報》:您如何評價2022年上半年全球金屬礦業行業的表現?
左 更:2022年,眾多突發事件和不確定性因素,使得全球金屬礦業行業得以“牛市”拖尾“續命”。今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預期減弱。5月上旬,國際金融協會則于將預測下調至2.3%。6月7日,世界銀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9%。6月8日,經合組織將經濟預測下調至3%。而IMF則半年內連續三次下調經濟預期,最新結果將于7月公布,預計數值不會超過3%。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在年初就祭出“美元加息”,并聯合北約成員國對俄羅斯采取“核爆級”的SWIFT金融制裁和經濟制裁。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歐盟經濟下滑嚴重,面臨能源和糧食的雙重危機。而非洲和南美洲部分國家政權更迭,對經濟全球化和資源供應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眾多不確定性和局部戰爭,使得市場資金的正常流動受阻,趨于避險目的,資金更意向性偏向原料端謀取穩定回報。從國內情況看,我國率先從疫情中突圍并引領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但疫情的“余威”疊加全球經濟的下行,導致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下降嚴重,影響階段經濟發展并對實現全年經濟5.5%的增長目標帶來挑戰。但由于我國目前對原生金屬礦產品的需求占到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拉動經濟措施的效果也賦予全球金屬礦業行業希望。主要金屬礦產品價格因此得以延續“牛市”行情。
《中國礦業報》:綜合國內半年來的情況,金屬行業整體呈現怎樣的特點?
左 更:就2022年上半年情況看,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明顯強于黑色金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4月,我國金屬礦業行業完成營業收入55927.6億元,完成營業利潤2317.8億元,行業利潤率4.1%,同比下降近15%。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行業營業收入為28955.5億元,行業利潤659.7億元,利潤率僅為2.3%,利潤同比下降近5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行業營業收入為24315億元,行業利潤1157.5億元,行業利潤率4.8%,同比增長38.7%。有色和黑色金屬礦業行業利潤則分別同比增長61.4%和27.0%。經計算,黑色金屬行業整體利潤為935.3億元,同比下降46.5%,行業利潤率僅為3.1%,而有色金屬行業整體利潤為1382.5億元,同比上升41.9%,行業利潤率5.5%。從行業整體運行上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是拖累金屬礦業整體行業利潤整體下滑的“罪魁禍首”。從產量上看,1-5月,我國共生產粗鋼4.35億噸,同比下降8.7%,生產十種有色金屬2725萬噸,同比增長0.9%。綜合來看,2022年以來,我國金屬行業中有色金屬行業明顯優于黑色金屬行業。
《中國礦業報》:金屬礦產品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類別不同,產生的影響和市場表現也有所區別。如能源價格高企必然會導致有色金屬的冶煉成本提升,間接導致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上移。您認為當下各類金屬的市場表現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
左 更:盡管在牛市之下,但各金屬品種表現不一。總體來說,有色金屬強勁,黑色金屬偏弱。有色金屬方面,銅市堅挺但“疲態”初顯。銅是繼黃金后最具金融屬性的金屬品種,更容易受到市場資本的青睞,其價格的變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金屬礦產品整體的變化趨勢。2022年上半年銅(LME3個月,電子盤,收盤價)平均價格達到9870美元/噸,較2021年同期9062美元/噸的價格同比上漲近9%,較2021年全年均價9293美元/噸水平同比上升超過6%。3月4日,銅價一度突破2021年創下的歷史新高,達到10600美元/噸。而3月份銅的月均價格更是在極端事件刺激下創下單月均價10248美元/噸的歷史高位。南美作為銅的主要資源地,其主要國家執政政府對資源的保護將使預計中的供應寬松格局偏緊運行,但實際影響尚未顯現。銅價或仍在供給支撐與需求壓力下中尋找方向。
值得重視的是,受資本青睞,新能源金屬表現依舊搶眼,但后市“隱患重重”。2022年3月起,截至6月13日,鎳(LME3個月,電子盤,收盤價)年度均價為30834美元/噸,較2021年同期17463美元/噸的價格上漲近77%,較2021年年均18468美元/噸的價格上漲了近70%。由于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鎳金屬生產商,西方主要經濟體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將使得鎳的整體供應格局短期內受到影響。由于鎳是傳統大宗金屬礦產品中市場用量最小的金屬,在中國帶動的全球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刺激下,更容易受到資本的沖擊,后期鎳價未來的波動性依舊較大。
鈷屬于我國極度稀缺的金屬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97%。由于我國在全球電子產品制造業中的絕對占比以及鈷在電池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鈷在三元電池中的應用,使鈷的需求持續保持旺盛態勢。資源稀缺,需求支撐,至鈷價突飛猛進。截至6月13日,2022年中國進口鈷礦(CIF中國主要港口,6~8%)平均價格為28.61美元/磅,按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5折算為41萬元/噸,較2021年同期16.80美元/磅的價格上漲近54%。而同期上海有色網記錄的電解鈷市場平均價格為52.5萬元/噸,較2021年同期的34.8萬元/噸漲幅接近51%。目前,鈷礦的價格已經上升到自2019年以來的最高位。預計下半年,鈷價仍有較好表現,年均價格或較2021年的37.5萬元/噸提升15~20%。
2016年以來,以三元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池行業成為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標志性行業而得到各路資本熱捧。隨著中國三元電池材料產能的逐年大幅上升,行業對鋰的需求不斷上漲。截至2021年底,中國對碳酸鋰的需求量已經達到全球總量的66%以上,這也意味著中國供應著全球2/3以上的三元電池材料,需要大量進口鋰資源供生產所需。需求旺盛導致鋰價猛漲。截至6月13日,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碳酸鋰價格(電池級,99.5%)平均價格為44.23萬元/噸,較2021年同期8.19萬元/噸的價格上漲超過440%,較2021年年均價的11.86萬元/噸漲幅接近273%。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下半年隨著經濟政策的不斷調整,市場信息預期增強,鋰的價格很難有效下降。但從宏觀角度看,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較短,缺少高效的管理經驗,面對新興行業企業的一擁而上,政策面往往缺少合理疏導和有效應對,容易造成行業產能過剩、資源的浪費和投資收益率、回報率下降。從三元電池用鋰行業的發展態勢上看,與2000~2010年的中國鋼鐵行業極其相似。政策層面需要“嚴防鋰因過度產能成為下一個鐵礦石”。
《中國礦業報》:4月以來,受疫情和消費放緩等因素影響,需求不振,引發黑色系金屬價格形成統一下跌的行情。鐵礦石價格也從一路狂飆回歸震蕩。但有觀點認為鐵礦石強現實的基本面供需環境仍在短期內對價格形成強勁支撐。對此您怎么看?
左 更:就當前市場情況看,鋼材價格偏弱運行,原料明顯強于成材。受眾多突發因素影響,2022年以來,鋼材消費下游傳導不暢,市場疲軟,行業利潤大幅下降。我國鋼材市場五大類鋼材品種價格小幅震蕩下行。根據中國鋼鐵協會鋼材價格指數相關統計,2022年1~5月,我國國內主要鋼材市場線材(6.5MM)平均價格5335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77元/噸、螺紋(HRB400E、20MM)平均價格4943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115元/噸、中厚板(20MM)平均價格5204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212元/噸、熱軋(3MM)平均價格5142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270元/噸、冷軋(1MM)平均價格5586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450元/噸。而鋼坯(Q235)1~5月平均價格為4634元/噸,較2021年均價下降113元/噸。從五大類品種均價下降幅度上看,低附加值鋼材品種下降幅度偏小,而高附加值品種下降幅度較大。這也充分說明了鋼材下游的消費傳導不暢,機械、家電、船舶等行業對鋼材的價格接受能力偏弱。但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不斷調整,疫情修復后大批基建項目復產、復工,支撐鋼材需求市場的主體動力還在。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計算,2022年1~4月,我國累計行業噸鋼利潤僅為196元/噸,遠低于2021年411元/噸的水平,僅高于2015年幾近全行業虧損的歷史低點。隨著夏季來臨,大部分地區將進入高溫、多雨的鋼材消費傳統淡季,經濟的刺激效果將因淡季而效果“打折”,具體的落地效果如何等還有待考量,下半年的鋼材市場大概率負重而行。
從原材料方面看,由于我國鐵礦石資源的自然稟賦逐年下降,國內鐵礦石和國內廢鋼產出因經濟發展速度無法過多支撐中國鋼鐵工業對鐵礦石的需求,必須依賴進口滿足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83%來自澳大利亞(61%)和巴西(22%)兩國,而全球優質鐵礦資源幾乎被四大礦山壟斷,鐵礦石價格以普氏價格一家獨大。截至6月13日,2022年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CIF中國主要港口,干基,不含稅)平均價格為142.0美元/噸,較2021年同期180.0美元/噸的價格下跌超過21%,較2021年159.5美元/噸下跌近11%。從鐵礦石的長期價格上看,目前的價位較2020年的平均價格108.9美元/噸上漲了超過30%并且仍然遠高于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自2008年6月以來的108.0美元/噸的長期價格均線。應該說,鐵礦石在市場從資源到價格的高度壟斷和操縱下,成為我國礦產資源中最難破題的品種。鐵礦石價格的短期震蕩下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問題。2022年下半年的鐵礦石價格或仍將“漲易跌難”。
《中國礦業報》:近日,期貨方面,海外流動性收縮驅動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其中,有色和能源商品受宏觀環境影響部分下跌,黑色系受地產開工數據影響微觀基本面惡化,疊加宏觀因素下跌加速。而能源端仍表現強勁。這是否意味著金屬市場牛市已進入尾聲?要如何應對?
左 更:近期市場行情變化幅度較大,頻率較快,相關機會也容易稍縱即逝。宏觀政策方面必須要仔細分析金屬礦產品的整體供需局面,調整生產節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努力做到資源的保供穩價。
資源的競爭是大國競爭的基礎。今年2月的極端地緣事件將引發全球礦產資源和經濟發展格局未來發生重大變化,經濟逆全球化將越來越明顯。我國經濟發展離不開全球化,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局部地緣沖突愈演愈烈,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下,宏觀層面必須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具體要求,結合不同金屬礦產品的市場特點,針對性地對其未來發展作出謹慎、科學的研判,針對性地調整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保供穩價策略,全面、完整、動態地分析和評價我國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的緊迫形勢,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資源保障政策和措施,為我國經濟健康、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撐大國競爭,努力做到資源為王,穩價保供,策略先行。(中國礦業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