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老妇性xxxxx,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A片男女色情A片免费姬媚直播

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苏玥视频,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去阳台跪着把屁股抬起来,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生態環境部發布火電、鋼鐵/焦化、石化、現代煤化工環評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

  • 2022年07月08日 09:27
  • 來源:中國鐵合金網

  • 0
  • 關鍵字:生態環境部,火電,鋼鐵,焦化,石化,現代煤化工,環評
[導讀]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火電、鋼鐵/焦化、石化、現代煤化工等四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近日公開征求意見。
【中國鐵合金網】
 
為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統一管理尺度,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火電、鋼鐵/焦化、石化、現代煤化工等四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近日公開征求意見。
 

《火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主要修訂內容

 
 

一是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二是細化明確了污染物區域削減和煤炭減量替代要求。

 

三是調整完善了火電建設項目規劃選址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的相關要求。

四是根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目標,補充完善了行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風險管理要求。

五是與項目建設全過程環境管理要求銜接,完善環境監測與管理規定。

修訂還增加了重點區域會商要求。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取消了資質管理要求,補充了編制規范的具體要求,增加了報告表的技術指南要求等,并進一步調整修改了原審批原則的文字和措辭,使其更加明確易懂。

 

火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 本審批原則適用于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的火力發電(含熱電聯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 件的審批,具體行業范圍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的火力發電 4411和熱電聯產4412。
第二條項目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符合產 業結構調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域及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污染物治理等政策要求。原則上不得新建自備燃煤機組。
熱電聯產項目還應符合《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要求, 落實熱負荷和熱網建設,替代關停供熱范圍內的燃煤、燃油等小鍋爐。
第三條項目選址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及能源、電力建設 發展、熱電聯產等相關規劃及規劃環評要求。項目不得位于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建設的區域,原則上應避開居民集中區、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及生態保護紅線。
嚴格控制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建、擴建除熱電聯產以 外的煤電項目。地方對項目規劃選址有更嚴格要求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新、擴建項目應對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標桿水平建設 實施,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單位發電量的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標應達到清潔生產國內先進水平,供電煤耗應達到清潔生產國際領先水平。發電機組參數、供電煤耗等應符合相關政策和標準要求。鼓勵開展碳捕集、綜合利用、封存工程試點、示范。
強化節水措施,減少新鮮水用量。具備條件的火電建設項目, 應優先使用再生水、礦井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規水源。位于缺水地區的,應優先采用空氣冷卻方式。
第五條項目應同步建設先進高效的脫硫、脫硝、除塵等廢氣 治理設施,不得設置煙氣旁路煙道,各項廢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應符合《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燃煤發電(含熱電)項目應滿足最低技術出力以上全負荷范圍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煤場、灰場、氨區等應采取有效的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廠(場) 界無組織污染物排放應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等要求。環保約束條件較嚴 格的區域或環境空氣顆粒物年均濃度超標地區,應設置封閉煤場。
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石灰石粉等物料應采用廠內封閉儲 存、密閉輸送轉移方式;涉及煤炭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的項目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運輸,廠區內及短途接駁鼓勵采用國六排放標準的運輸工具及新能源車輛、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運輸方式。
灰場等應設置合理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不應有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
第六條項目應根據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則提出廠區排水系 統設計要求,明確廢污水分類收集和處理方案,按照“一水多用”的原則強化水資源的梯級、循環使用要求,提高水重復利用率,鼓勵廢污水循環使用不外排。脫硫廢水單獨處理后回用,鼓勵采用蒸發干燥或蒸發結晶等處理工藝,實現脫硫廢水不外排。
廢水直接排放的,各項污染物應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
不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禁設排污口的區域設置廢水排放 口,不得向不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的受納水體排放含超標因子的廢水。
第七條項目應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或設備設施提 出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體措施,并根據環境保護目標的敏感程度、水文地質條件采取分區防滲措施,提出有效的地下水監控和應急方案。
第八條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提出固體廢物處 理處置方案。
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應優先綜合利用, 暫不具備綜合利用條件的運往灰場分區貯存。灰場選址、建設和運行應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 要求。熱電聯產項目灰渣應全部綜合利用,僅設置事故備用灰場(庫)的,儲量不宜超過半年。
煙氣脫硝過程中產生的廢釩鈦系催化劑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應符合國家和地方危險廢物法規標準及規范化環境管理要求。對于無法判斷是否屬于危險廢物的固體廢物,暫按危險廢物管理,待項目投產產生后對其屬性進行鑒別,再明確處置方式。
第九條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擇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高 噪聲設備的布置應遠離噪聲敏感建筑物,采取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廠界噪聲應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要求。改、擴建項目位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應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進一步降低環境噪聲影響。
第十條項目應提出合理有效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突發環境 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應當采用不存在液氨等重大危險源的污染治理技術路線,事故水池等環境風險應急設施設計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第十一條改建、擴建項目應對現有工程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 進行全面梳理,明確有效的整改方案和“以新帶老”措施。
第十二條 火電行業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設項目應按照《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號)等要求,提出有效的配套區域削減方案,明確區域削減措施及責任主體。地方有更嚴格削減替代要求的,從其規定。主要污染物應為項目所在區域或流域單元大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不達標因子所對應的污染物,以及國家實施排放總量管控的重點污染物。其中,二氧化氮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細顆粒物(PM2.5)不達標對應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臭氧不達標對應污染物為氮氧化物。配套區域削減措施應為環境現狀年后擬采取的措施,且不能包括納入區域總量減排工程的措施。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改、擴建燃煤發電(含熱電)項目,應采取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為煤炭減量替代措施。
第十三條 按照國家和地方相關試點要求、技術指南文件等, 開展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四條 明確項目實施后的環境管理要求和環境監測計劃。 根據行業自行監測指南要求,制定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放及廠界環境噪聲監測計劃,排污口或監測位置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涉及水、大氣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中污染物排放的,還應依法依規制定周邊環境的監測計劃。
原則上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應與廢氣污染物產生設施對應。 對符合噪聲重點排污單位的項目,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安裝、使用、維護噪聲自動監測設備。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應依法依規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
第十五條按相關規定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國家劃定的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建設可能對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應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會商,并對會商意見及其采納情況作出說明。
第十六條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規范,基礎資料數據應符合實 際情況,內容完整、準確,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明確、合理,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要求。
 

《鋼鐵/焦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主要修訂內容

 
 

1.調整適用范圍

 

2.調整部分環境政策要求

 

3.調整部分規劃選址要求

4.強化部分清潔生產要求,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機制

5.完善部分環保措施要求

6.調整部分區域削減要求

7.新增溫室氣體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修訂還增加了重點區域會商要求。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取消了資質管理要求,補充了編制規范的具體要求,增加了報告表的技術指南要求等,并進一步調整修改了原審批原則的文字和措辭,使其更加明確易懂。

 

鋼鐵/焦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本審批原則適用于煉鐵(含燒結、球團)、煉鋼、鋼 壓延加工和煉焦(不含半焦(蘭炭)炭化爐生產工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第二條項目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法定規劃,符 合相關產業結構調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新污染物治理、區域及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政策要求。
第三條項目選址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不得位于法律 法規明令禁止建設的區域,原則上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新建、擴建焦化項目應布設在依法合規設立的產業園區,并符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長江經濟帶區域內禁止在合規園區(指已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或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審核認定的園區)外新建、擴建鋼鐵項目,鼓勵長江經濟帶區域外新建鋼鐵項目依托具備條件的產業集聚區布設。
鼓勵在中心城市、城市集群周邊布局符合節能環保和技術標準 規范要求的中小型電爐鋼建設項目,協同消納城市及周邊廢棄物。鼓勵新建焦化項目與鋼鐵、化工產業融合。
第四條新、擴建項目應對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標桿水平建設 實施,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小的清潔生產技術,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和設備,單位產品的物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標達到清潔生產國際領先水平;改擴建項目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新建及改擴建項目中新建焦爐、高爐、轉爐、電爐工序單位產品能耗需達到高能耗行業能效標桿水平。
統籌區域企業之間、鋼鐵企業內部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循環經 濟。鋼鐵聯合企業新建焦爐須同步配套建設干熄焦裝置,鼓勵獨立焦化企業新建焦爐同步配套建設干熄焦裝置。鼓勵新建高爐、焦爐實施煤氣精脫硫。鼓勵采用焦爐煙氣循環、燒結機頭煙氣循環等源頭減排技術。具備條件的地區,優先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鼓勵推行全廢鋼電爐、非高爐煉鐵、氫冶金、富氧強化熔煉、低品位余熱利用、煤氣高效利用等低碳節能技術。
第五條新改擴建(含搬遷)項目的有組織、無組織廢氣排放 及清潔方式運輸滿足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要求。有組織廢氣進行收集并按要求配備高效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焦爐煤氣凈化系統、焦化化產、罐區、廢水處理區域VOCs氣體進行收集并處理,燒結、電爐工序采取必要的二噁英控制措施,高爐熱風爐、軋鋼熱處理爐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冷軋酸霧、堿霧、油霧和有機廢氣采取凈化措施。原則上不得配備燃煤自備電廠。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物料儲存、輸送及生產工藝過程無組 織排放采取密閉或封閉等有效控制措施,對無組織廢氣進行收集、控制與治理。
涉及煤炭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的項目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 運輸,短途接駁鼓勵使用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封閉皮帶通廊、國六排放標準的運輸工具或新能源車輛運輸。鼓勵廠區內物料運輸優先采用氣力輸送、封閉皮帶通廊或新能源車輛。
廢氣排放滿足《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控制標準》(GB37822)、《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2)及其修改單、《煉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3)、《煉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4)、《軋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5)及 其修改單要求。
第六條按照清污分流、分質處理、梯級利用原則,設立完善 的廢水收集、處理、回用系統。焦化酚氰廢水、燒結濕法脫硫廢水、含油廢水、乳化液廢水、酸堿廢水和含鉻廢水單獨收集處理,酚氰廢水不得外排。配套建設凈環、濁環廢水處理系統和全廠廢水處理站。焦化建設項目配套建設初期雨水收集裝置。鼓勵新建、改擴建項目實施雨污分流,鼓勵推行鋼鐵工業廢水聯合再生回用、焦化廢水電磁強氧化等深度處理工藝。
廢水排放滿足《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456)及其 修改單要求、《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
第七條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應堅持源頭控制、分區防控、 跟蹤監測和應急響應的預防與控制相結合的防控原則。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或設備設施,需提出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體措施。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統籌水平防滲和垂直防滲措施,有效防范對地下水環境的不利影響,并按要求制定針對性地下水監控和應急方案。
第八條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 處理處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綜合利用率。焦油渣、瀝青渣、生化污泥和處理后的焦化脫硫廢液采用回配煉焦煤等措施綜合利用,回用過程不落地;燒結(球團)脫硫渣、高爐渣和預處理后的鋼渣立足綜合利用,做到妥善處置。鼓勵焦爐煤氣脫硫廢液提鹽、制酸等高效資源化利用;鼓勵新建煉鐵煉鋼項目水渣、鋼渣、含鐵塵泥等大宗固廢“不出廠”。
對于無法判斷是否屬于危險廢物的固體廢物,暫按危險廢物進 行管理,待項目投產后對其屬性進行鑒定再明確處置方式。固體廢物貯存、處置設施、場所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 及其修改單、《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要求。
第九條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擇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高噪 聲設備應在遠離噪聲敏感建筑物一側布置,采取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廠界噪聲應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要求。改建、擴建項目位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 中區域的,應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進一步降低環境噪聲影響。
第十條嚴密防控項目環境風險,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防控體 系,提升環境風險防控及應急監測能力。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合理、有效。重點關注煤氣、酸、堿、苯、氨等風險物質儲運和使用環節的環境風險管控。焦化裝置配套建設事故儲槽(池),對事故廢水進行有效收集和妥善處理,不直接進入外環境。針對項目可能產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建立項目及區域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管理體系,提出運行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
第十一條改、擴建項目全面梳理涉及的現有工程存在的環保 問題或減排潛力,提出相應的整改或改進措施。
第十二條關注苯并[a]芘、二噁英等特征污染物的累積環境影 響,結合環境質量要求合理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提出環境防護距離內禁止布局新居民點的規劃控制要求;環境防護距離內已有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的,應提出可行的處置方案。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的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新增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的鋼鐵、焦化建設項目執行《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號),其他建設項目具體區域削減要求由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地方有更嚴要求的從其規定。主要污染物為大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不達標因子對應的污染物和國家實施排放總量管控的重點污染物。二氧化氮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細顆粒物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臭氧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配套區域削減措施應為環境現狀年后擬采取的措施,且納入區域重點減排工程的措施不能作為區域削減措施。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用煤項目的, 還應按規定采取煤炭等量或者減量替代,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為煤炭減量替代措施。
第十三條按照國家和地方相關試點要求、技術指南文件,開 展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四條明確項目實施后的環境管理要求和環境監測計劃。 根據行業自行監測指南要求,制定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放及廠界環境噪聲監測計劃,排污口或監測位置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涉及水、大氣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中污染物排放的,還應依法依規制定周邊環境的監測計劃。
第十五條按相關規定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國家劃定的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建設可能對相鄰省(區、市)大氣環境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應當開展環評會商,并對會商意見及其采納情況作出說明。
第十六條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規范,基礎資料數據應符合 實際情況,內容完整、準確。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明確、合理,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要求。
 

《石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主要修訂內容

 
 

一是適用范圍與建設項目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相銜接。

 

二是增加了區域削減內容。

 

三是補充了污染物管控的最新要求。

四是新增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五是與部分現行的環境管理要求進行銜接。

 

石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本審批原則適用于以原油、重油等為原料生產汽油餾 分、柴油餾分、燃料油、石油蠟、石油瀝青、潤滑油和石油化工原料等的石油煉制工業項目,以及以石油餾分、天然氣為原料生產有機化學品,以有機化學品為原料生產新的有機化學品、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的石油化學工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具體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精煉石油產品制造251、有機化學原料制造2614、合成材料制造265行業中石油化學工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第二條項目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法定規劃,符 合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及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新污染物治理、化學品環境國際公約等政策要求。嚴控新增煉油能力,新、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應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
第三條項目選址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新建、擴建建 設項目應布設在依法合規設立的產業園區,并符合園區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項目選址不得位于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環境敏感區和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原則上應避開居民集中區、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及生態保護紅線。
第四條新建、擴建項目應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 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應達到行業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煉油、乙烯、對二甲苯項目能效應滿足行業標桿水平。鼓勵使 用綠色原料、工藝及產品,使用清潔燃料、綠電、綠氫。優先統籌園區企業之間上下游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循環經濟。
強化節水措施,減少新鮮水用量。具備條件的地區,優先使用 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采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水;優先采用空冷、閉式循環等節水技術。
第五條優先采用園區集中供熱供汽,原則上不得配備燃煤自 備電廠,不設或少設自備鍋爐。加熱爐、轉化爐、裂解爐等應使用脫硫干氣等清潔燃料,采取低氮燃燒等氮氧化物控制措施;催化裂化裝置和動力站鍋爐等采取必要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措施;其他有組織工藝廢氣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除保障安全生產必須保留的應急旁路外,不得設置其他旁路。上下游裝置間宜通過管道直接輸送,減少中間儲罐;通過優化設備、儲罐選型,加強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管控,減少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揮發性有機液體裝載優先采用底部裝載,采用頂部浸沒式裝載的應使用密封式快速接頭、鎖緊式接頭等高效密封方式;廢水預處理、生化處理及污泥儲存處置等環節密閉化;有機廢氣應收盡收,鼓勵污水均質罐、污油罐、浮渣罐及酸性水罐、氨水罐有機廢氣收集處理;依據廢氣特征、揮發性有機物組分及濃度、生產工況等合理選擇治理技術,高、低濃度有機廢氣分質收集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氣宜單獨收集治理,采用預處理+催化氧化、焚燒等高效處理工藝,除惡臭異味 治理外,一般不使用低溫等離子、光催化、光氧化等技術;明確設 備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制度。非正常工況排氣優先回收利用,無法利用的送火炬燃燒處理。動力站鍋爐煙氣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 要求;惡臭污染物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要求;其他污染物排放及控制要求執行《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等要求。煤炭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管道或水路運輸,廠區內或短途接駁鼓勵使用國六排放標準的運輸工具或新能源車輛、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運輸方式。
合理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不應有居民 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
第六條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優先回用,含油廢水、含 硫廢水經處理后最大限度回用,含鹽廢水進行適當深度處理。嚴禁廢水未經處理或未有效處理直接排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項目排放的廢水污染物應滿足《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等要求。
第七條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應堅持源頭控制、分區防控、跟蹤監測和應急響應的預防與控制相結合的防控原則。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或設備設施,需提出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體措施,并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統籌水平防滲和垂直防滲措施,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監控和應急方案,滿足《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50934)等相關要求。對于可能受影響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目標,應提出保護措施,涉及飲用水功能的,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確保飲用水安全。
第八條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固體廢物妥 善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應通過項目自身或園區內企業進行綜合利用,無法綜合利用的就近安全處置。大型煉化一體化等產生危險廢物量較大的石化項目宜立足于自身或依托園區危險廢物集中設施處置。對于無法判斷是否屬于危險廢物的固體廢物,暫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待項目投產后對其屬性進行鑒別再明確處置方式。固體廢物貯存和處置滿足《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及其修改單等相關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
第九條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高 噪聲設備應在遠離噪聲敏感建筑物一側布置,采取有效的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要求。改擴建項目位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應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進一步降低環境噪聲影響。
第十條嚴密防控項目環境風險,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防控體 系,提升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合理、有效。事故廢水可進行有效收集和妥善處理,不直接進入外環境。針對項目可能產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建立項目及區域、園區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管理體系,提出運行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
第十一條改、擴建項目全面梳理涉及的現有工程存在的環保 問題或減排潛力,提出相應的整改或改進措施。
第十二條生態環境部和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的編制環 境影響報告書的石化行業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設項目執行《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號),其他建設項目具體區域削減要求由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地方有更嚴要求的從其規定。主要污染物為大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不達標因子對應的污染物和國家實施排放總量管控的重點污染物。二氧化氮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細顆粒物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臭氧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配套區域削減措施應為環境現狀年后擬采取的措施,且納入區域重點減排工程的措施不能作為區域削減措施。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用煤項目的, 還應按規定采取煤炭等量或者減量替代,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為煤炭減量替代措施。
第十三條按照國家和地方相關試點要求、技術指南文件,開 展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四條明確項目實施后的環境管理要求和環境監測計劃。 根據行業自行監測指南要求,制定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放及廠界環境噪聲監測計劃,排污口或監測位置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涉及水、大氣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中污染物排放的,還應依法依規制定周邊環境質量監測計劃。所在園區建立覆蓋各環境要素和建設項目相關污染物的監測體系。
第十五條按相關規定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國家劃定的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可能對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會商,并對會商意見及其采納情況作出說明。
第十六條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規范,基礎資料數據應符合 實際情況,內容完整、準確,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明確、合理,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要求。
 

《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

 
 

一是更新了產業政策相符性及選址要求。

 

二是明確了污染物區域削減管理要求。

 

三是補充了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管控最新要求。

 

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本審批原則適用于以煤炭氣化、液化為龍頭生產合成 天然氣、合成油或甲醇、烯烴、芳烴、乙二醇及其他下游化工產品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具體行業范圍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中的煤制合成氣2522、煤制液體燃料2523。低階煤分質利用項目環 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參照執行。
第二條項目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法定規劃,滿 足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及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新污染物治理等政策要求,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產業發展規劃。
第三條項目選址滿足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新建、擴建現 代煤化工項目應在依法合規設立,并經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產業園區布設,符合園區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項目選址不得位于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環境敏感區和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原則上應避開居民集中區、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及生態紅線。
第四條新建、擴建項目應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確保原料煤質相對穩定,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應達到行業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新建項目應達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標桿水平。
新建項目應在煤炭分質高效利用、資源能源耦合利用、減污降 碳協同控制技術等方面承擔示范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企業開展綠氫與煤化工項目耦合、重點工藝環節高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工程示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提出示范技術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應對措施。使用高含鋁、砷、氟、油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種作為原料煤和燃料煤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充分論證加工工藝、污染防治技術或綜合利用技術可靠性。
新建項目應盡量選用空冷、閉式循環等節水技術,具備條件的 地區應優先采用再生水、礦井水作為生產用水。
第五條新建、擴建項目應盡量選擇電力驅動設備,或依托園 區集中供熱供汽,原則上不得新增自備燃煤機組,確需建設自備熱電站的,應符合國家及地方的相關規劃和排放控制要求。原(燃)料煤、氣化渣等大宗物料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運輸,短途運輸應優先采用國六排放標準的運輸工具、清潔能源車輛、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鼓勵采用半/全廢鍋流程氣化和熱泵、熱夾點、熱聯合等技術,優化熱能供需匹配,提升余熱余壓利用水平。
嚴格控制工藝廢氣排放,除保障安全生產必須保留的應急旁路 外,不得設置其他旁路。在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前,原料煤輸送、儲存、預干燥等加工過程中含塵有組織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磨煤干燥尾氣、加熱爐煙氣、酸性氣回收裝置尾氣、甲醇制烯烴裝置再生煙氣以及含有機特征污染物的工藝廢氣等暫按《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或《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相關要求控制;涉及后續產品加工的生產裝置按相關涉及行業排放標準控制。
嚴格控制生產工藝過程及相關物料儲存、輸送等無組織排放, 在保障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措施。煤粉、粉煤灰、石灰、除塵灰、脫硫灰等粉狀物料應密閉或封閉儲存,采用密閉皮帶、封閉通廊、管狀帶式輸送機或密閉車廂、真空罐車、氣力輸送等方式輸送。設備動靜密封點、有機液體儲存和裝卸、污水收集暫存和處理系統、備煤、儲煤等環節應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揮發性有機物(VOCs)、惡臭物質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逸散與排放。在行 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前,揮發性有機物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
非正常排放的廢氣、氣化爐開停車過程中廢氣優先回收利用, 無法利用的送火炬燃燒處理,嚴禁直接排放。合理設置酸性氣回收裝置,確保單系列回收裝置故障情況下,不向酸性氣火炬排放酸性氣。
合理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不應有居民 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
第六條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優先回用,選用工藝成熟、 經濟可行的技術。廢水(包括含鹽廢水)排放應滿足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嚴禁生產廢水未經處理或未有效處理直接排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在缺乏納污水體的區域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應對高含鹽廢水采取有效處置措施,不得污染大氣、土壤和地下水等。
第七條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應堅持源頭控制、分區防控、 跟蹤監測、應急響應的防控原則。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或設備設施提出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統籌水平防滲和垂直防滲措施,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監控和應急方案,滿足《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50934) 等相關要求。蒸發塘、晾曬池、氧化塘、暫存池選址及地下水防滲、監控措施應參照《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防止污染地下水。項目不得位于泉域保護范圍以及巖溶強發育、存在較多落水洞和巖溶漏斗的區域。
第八條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固體廢物妥善處 理處置。工業固體廢物應通過項目自身或園區內企業進行綜合利用,無法綜合利用的就近安全處置。廢水處理產生的鹽泥暫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待項目投產后對其屬性進行鑒別再明確處置方式,作為副產品外售的應滿足適用的產品質量標準要求。固體廢物貯存和處置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 及其修改單等相關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
第九條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高 噪聲設備應遠離噪聲敏感建筑物一側布置,采取有效的減振、隔聲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要求。改、擴建項目位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應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進一步降低環境噪聲影響。
第十條嚴密防控項目環境風險,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防控體 系,提升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監測能力。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合理、有效。事故廢水可進行有效收集和妥善處理,不直接進入外環境。針對項目可能產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建立項目及區域、園區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管理體系,提出運行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
第十一條改、擴建項目全面梳理涉及的現有工程存在的環保 問題或減排潛力,提出相應的整改或改進措施。
第十二條生態環境部和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的編制環 境影響報告書的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執行《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號),其他建設項目具體區域削減要求由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地方有更嚴要求的從其規定。主要污染物為大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不達標因子對應的污染物和國家實施排放總量管控的重點污染物。二氧化氮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細顆粒物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臭氧不達標對應的污染物為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配套區域削減措施應為環境現狀年后擬采取的措施,且納入區域重點減排工程的措施不能作為區域削減措施。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現代煤化工項 目,還應按規定采取煤炭消費等量或減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為煤炭減量替代措施。
第十三條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試點要求和技術指南文件,開 展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四條明確項目實施后的環境管理要求和環境監測計劃。 根據行業自行監測指南要求,制定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放及廠界環境噪聲監測計劃,排污口或監測位置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涉及水、大氣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中污染物排放的,還應依法依規制定周邊環境質量監測計劃。
第十五條按相關規定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國家劃定的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可能對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會商,并對會商意見及其采納情況作出說明。
第十六條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規范,基礎資料數據應符合 實際情況,內容完整、準確,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明確、合理,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要求。
來源:生態環境部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   注冊
請先登錄再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禹州市| 临泉县| 江源县| 托里县| 称多县| 宝应县| 洪雅县| 类乌齐县| 潢川县| 溆浦县| 韶关市| 天等县| 德格县| 武隆县| 增城市| 清徐县| 台北市| 阿合奇县| 当雄县| 南充市| 宜都市| 漯河市| 高清| 樟树市| 江永县| 大理市| 恩平市| 安平县| 攀枝花市| 武定县| 竹溪县| 福海县| 湘潭市| 营口市| 应用必备| 乳山市| 顺平县| 邛崃市| 元江|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