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日前,馬鋼冷軋總廠2號連退線廠房內,9卷0.25mm厚度的新能源汽車用無取向硅鋼順利下線,經檢測鐵損性能、磁感、厚度精度、表面質量均合格,滿足新能源汽車用薄規(guī)格硅鋼產品的力學和磁性能的需求。這也標志著馬鋼成功開發(fā)這一產品并批量生產,馬鋼也成為國內首家利用六輥單機架軋機工藝量產此極限規(guī)格產品的企業(yè)。
近年來,高頻薄帶高性能無取向硅鋼因其具有更高的磁感與更低的鐵損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隨著客戶對材料的強度及磁性能要求大幅提高,硅鋼產品合金比例逐步突破傳統極限,給生產制造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硅鋼0.25mm系列新能源汽車用鋼對產品的尺寸精度與電磁性能要求極高,它的硅含量達3.3%,成品厚度也較薄,國內的標桿企業(yè)一般都采用二十輥軋機進行軋制,即便如此,也面臨軋制斷帶率高、成材率偏低的行業(yè)難題。而馬鋼現有的小輥徑六輥軋機,之前在開發(fā)高硅產品過程也出現了軋制負荷高及軋制不穩(wěn)定等情況。
知難不畏,迎難而上。冷軋攻關團隊開展“強管理、嚴考核、解難題、提績效”大討論,在思想碰撞中拓寬思路、迸發(fā)火花。團隊結合現有馬鋼硅鋼工藝裝備能力的基礎及前期生產高硅產品工藝技術的積累,統籌冷軋各工序,進行了一貫制流程工藝方案設計。單機架六輥軋機軋制工藝是整個生產技術的核心,他們通過模擬計算對相關軋制模型的優(yōu)化,設計專用輥型、優(yōu)化軋制潤滑、軋制參數的調整,確定最佳工藝窗口,解決了高硅軋制板形、軋制負荷高、極薄規(guī)格軋機啟動脆性斷裂等問題,同時實現了產品厚度精度控制在1微米以內。
從尋找工序“短板”,到制定方案、多輪試制,再到總結分析、固化經驗,通過一系列努力,攻關團隊實現了全工序從0.35mm、0.3mm、0.27mm直至0.25mm厚度的硅鋼產品量產,形成了馬鋼高硅材料工藝技術體系,為提高馬鋼新能源硅鋼市場占有率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寶武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