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外貿平穩開局,海外通脹高漲下,中國“補缺效應”或將持續。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2 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 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出口總值3.47 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在去年高基數下仍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表明我國外貿韌性較強。分地區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92 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高于整體5pct,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進一步鞏固;與“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1.85 萬億元,同比增長9.5%。今年初,RCEP 正式生效,我國與成員國間關稅大幅減少,未來隨著90%商品實行零關稅政策的逐步落實,區域內貿易量增長將提速。1-2 月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2.02 萬億元,占總出口份額的58.3%,同比增長9.9%,其中通用機械設備、自動化設備及零件、集成電路、汽車(含底盤)、醫療儀器及器械等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1%、7.2%、24.8%、99%、3.6%,對鋼材需求拉動作用持續存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9973 億元,同比增長12.1%,占總出口額的28.7%,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和對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加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份額將繼續提升,進而帶動高端特鋼的需求。往后看,海外主要經濟體正逐步放寬疫情管控,居民消費需求將回升;地緣政策沖突加劇以及對俄制裁措施導致國際谷物和石油價格飆升,歐美等國家生活、生產成本急劇上升,2 月份美國CPI 同比升至7.9%,創近40 年新高,在海外高通脹背景下,產出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供應的“補缺效應”或將持續;政策導向方面,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措并舉穩定外貿”,采取多項措施“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綜合來看,雖然俄烏沖突下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支撐外貿維持高景氣度的核心因素依然存在。
1-2 月份鋼材出口量減價增,結構進一步優化。
1-2 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減價增,出口數量為823 萬噸,同比下降18.8%;而出口金額為757.5 億元,同比大增31.3%,出口單價同比上漲61.6%,同期進口鋼材單價僅上漲31.5%,反映我國鋼材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附加值明顯增加。目前俄烏沖突對產業鏈的擾動正逐步顯現,國際鋼材持續攀升。其中歐盟市場正面臨雙重沖擊,有報道稱,歐盟將禁止從俄羅斯進口鋼材,考慮到烏克蘭鋼廠基本停產和物流運輸中斷,未來歐盟約21%的鋼材進口需要尋找替代品。而能源價格飆升和原料供應緊張導致歐洲鋼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意大利、西班牙已有多個工廠停產。
在產能缺口擴大和成本抬升下,當地鋼廠持續推漲價格,據Kallanish,3 月10 日,ArcelorMittal(安塞樂米塔爾)上調最新熱軋報價至1300 歐元/噸(折1431 美元/噸),較上周上漲150 歐元。供給持續緊張,歐洲貿易商正尋求放開進口保障措施,有市場消息稱,可能考慮取消對中國熱切板的反傾銷措施。據了解,3 月份中國鋼廠出口訂單已有明顯增加,其中熱軋最為突出,資源向海外流出可能加劇國內供應緊張形勢,進而推高國內鋼價,本周熱軋內外貿價差已達445 元/噸,若無政策擾動,高價差將推動未來鋼材出口量價齊升。(中信建投證券)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