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日前,鹽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鹽城市“十四五”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推進鹽城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謀劃。鹽城市作為中國鋼鐵產業沿海布局的重要一環,這一規劃的出臺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江蘇省作為鋼鐵大省,沿海城市鹽城市的貢獻有目共睹。2020年該市鋼鐵產業規模邁上千億臺階,建成粗鋼產能462萬噸、在建粗鋼產能135萬噸、鎖定粗鋼產能110萬噸,已初步形成不銹鋼、普碳鋼兩大品種體系,300系不銹鋼產量位列全國第三,建成國內最大的食品級不銹鋼生產基地。
按照《鹽城市“十四五”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鹽城市將以“一主一輔”總體格局為引領,主攻精品鋼、不銹鋼、優特鋼三大方向,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部署創新鏈、配置供應鏈,謀劃建設東部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全力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銹鋼產業新地標、江蘇省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高地。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鋼鐵產業競爭實力、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有效供給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綠色低碳安全水平顯著提升,“一基地、一地標、一高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集群集聚態勢更加凸顯
全市鋼鐵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先進鋼鐵材料、用鋼產業、配套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集群體系加快形成。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力爭培育中國500強企業1家。
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1個以上。全市高端不銹鋼、優特鋼占比達到60%以上,本地鋼材消費轉化率達到20%以上,重點企業增加值率、利潤率和勞動生產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創新投入強度持續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新增省級以上創新載體5個以上,研究院、孵化器、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引導基金“四個一”創新生態體系全面形成。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鋼鐵企業全部達到超低排放A類企業標準,單位污染物、綜合能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達到國家最高要求,清潔方式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建成2個省級以上綠色園區、2個省級以上綠色工廠,打造3個以上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
智能制造水平全面躍升
鋼鐵產業數字化賦能加速推進,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先進煉鐵、煉鋼產能占比均達到80%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廠(車間)。
產業布局
主動順應全省鋼鐵行業布局調整,依托龍頭企業、引進重大項目,圍繞全鏈條產業體系,著力構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的鋼鐵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形成“一主一輔三大集群”總體發展格局。
一主:
即以黃海新區616平方公里為載體,以國家級新區為標桿、以省級開發區為目標,推動濱海、響水沿海片區一體化布局、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發展。謀劃建設東部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全力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銹鋼產業新地標。
一輔:
即以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建設綠色建材及優特鋼產業集群。
三大集群:
即以濱海沿海片區為載體,謀劃重大項目,承接產能集聚,重點發展面向國家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使用的精品板材、長材鋼鐵產品,謀劃建設東部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
以響水沿海片區為載體,依托德龍鎳業,鞏固提升300系不銹鋼基礎和優勢,適時拓展400系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做大做強不銹鋼后道深加工產業和不銹鋼制品產業,聚力提升不銹鋼產業能級,構建不銹鋼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銹鋼產業新地標。
以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加快推進聯鑫鋼鐵靠大聯強轉型升級,積極引進非高爐冶煉、氫冶金等先進工藝,聚力發展精品建筑用鋼,延伸拓展優特鋼品系,建立“普、精、優、特”產品梯隊,打造綠色建材及優特鋼產業集群。
同時,圍繞特鋼材料深加工產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推進東臺合金材料產業園優化整合,積極引進一批鋼鐵制品生產優質龍頭企業,打造特鋼材料精深加工產業園。
依托黃海新區濱海沿海片區建設千萬噸級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的要素資源條件,謀劃重大項目,承接產能集聚,力爭近中期形成1000萬噸級粗鋼產能規模,中遠期形成2000萬噸級以上粗鋼產能規模。將濱海沿海片區打造成為產品門類豐富、要素資源共享、綠色低碳環保、產城融合發展的鋼鐵基地。
按照鹽城市最新規劃,該市將重點放在延伸培育產業鏈條,聚力推進集群發展。集中體現在以下四點:積極謀劃東部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全力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銹鋼產業新地標;做優做強綠色建材及優特鋼產業集群;高標準推進特鋼精深加工產業園建設。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