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在“2021(第十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表示,中國廢鋼資源產出量已達到相當規模,2020年中國廢鋼資源總量約為2.6億噸,預計2025年中國廢鋼資源產生量將達到3.4億噸以上。
他表示,隨著中國鋼鐵產業進一步發展,廢鋼資源、電力等支撐條件逐步完善,工藝流程結構調整是必然趨勢。低碳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流程結構的調整,加速電爐鋼比例提升,預計到2025 年,中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將提升至15%-20%,廢鋼比將達到30%。
廢鋼替代鐵礦將呈增長趨勢
會上了解到,目前中國廢鋼資源的供應量和消費量總體均呈上升趨勢。
李新創強調,增加廢鋼供應能力是緩解鐵礦石供應壓力的重要途徑。
“每用1噸廢鋼,可相應少消耗1.7噸鐵精礦粉,從而少開采4.3噸鐵礦石原礦,同時也有利于降低焦化、燒結、煉鐵等高能耗工序的生產壓力。每用1噸廢鋼,也可節約0.4噸焦炭或1噸左右的原煤,比用鐵水節能60%,節水40%。”他說。
李新創介紹,全國1.4億噸“地條鋼”產能在2017年全部取締后,灰色地帶的廢鋼資源幾乎全部回歸到可統計領域,中國廢鋼資源供應出現統計數量上的大幅增長。2018-2020年,隨著中國鋼鐵積蓄量的不斷累積,廢鋼供應量穩步增長,年增量在2000萬噸左右。
據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廢鋼市場可統計的廢鋼供應量約為2.6億噸。其中,自產廢鋼0.5億噸,占廢鋼供應總量的20%;社會采購廢鋼2.1億噸,占廢鋼供應總量的80%。

圖1:2001-2020年中國廢鋼資源供應情況
李新創表示,中國廢鋼資源產出量已達到相當規模,2020年中國廢鋼資源總量約為2.6億噸,預計2025年中國廢鋼資源產生量將達到3.4億噸以上。預計未來5-15年,中國廢鋼資源產出將逐步進入快車道,未來廢鋼資源將越來越成為鐵礦資源的重要補充,廢鋼替代鐵礦份額總體上將呈現增長的趨勢。
在消費方面,李新創認為,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中國鋼鐵企業在2020年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生產作業率,廢鋼消費水平有所提升,消費量達到23000萬噸,同比增長6.5%。
受鋼鐵行業需求旺盛、能耗雙控、“雙碳”目標等因素影響,2021年廢鋼消費量持續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9月,中國廢鋼總消耗量約2億噸,同比增長31.2%。

圖2:2001-2020年中國鋼鐵企業廢鋼消費情況
在進出口方面,廢鋼資源進口量大幅提升,出口量則在低位徘徊。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1-9月中國累計進口廢鋼48.99萬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7.1倍;累計出口廢鋼2690.5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2倍,但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
李新創表示,2021年初正式實施的《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提高了國際高品質再生鋼鐵原料的有效利用,廢鋼進口量較去年有明顯的提高。隨著中國鋼鐵企業廢鋼利用水平的提升,2018年以來,廢鋼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對騙取廢鋼出口退稅實施嚴格監管,廢鋼出口量出現明顯回落。
發展以廢鋼為主原料的電爐短流程煉鋼
目前,世界鋼鐵制造普遍采用的煉鋼方式主要有轉爐煉鋼和電爐煉鋼兩種。相比轉爐煉鋼,電爐煉鋼具有工序短、投資省、建設快、節能減排效果突出等優勢。世界各國普遍比較重視發展以廢鋼為主原料的電爐短流程煉鋼生產工藝。
在李新創看來,中國鋼鐵工業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工業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碳達峰、碳中和將是“十四五”、“十五五”乃至今后對中國鋼鐵行業影響最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流程結構的調整,加速電爐鋼比例提升。
但他指出,由于歷史和資源稟賦原因,中國鋼鐵流程結構一直以長流程為主導,2020年中國電爐鋼產量占比僅10.4%,與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國近70%、中國以外其他地區50%左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圖3:2010年~2020年中國及世界電爐鋼生產情況
“主要原因還是由于中國電爐煉鋼成本競爭力一直偏弱,電爐短流程的節能環保優勢尚未轉化為成本優勢。”李新創表示,目前國內廢鋼供應還遠未達到充沛低廉的程度,且電價水平較高,造成中國電爐鋼成本控制難度加大,長期以來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成本優勢突出。在鐵礦石價格高位情況下,電爐鋼比轉爐鋼成本一般高出200~500元。
除此之外,他還指出,電爐生產效率明顯低于轉爐,而且新建項目國產電爐設備普及率并不高。與國外相比,國產電爐在綠色節能、智能化、生產服務以及配套檢測技術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盡管中國已具備自主研發全套電爐裝備能力,有部分近年新投產電爐企業生產效率很高,但從近年置換項目來看,國產設備普及率不高,重點統計企業電爐平均每爐冶煉周期為58min,部分企業達到120min以上,相比于轉爐平均32min,生產效率偏低。”李新創說。
李新創表示,對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完成工業化且粗鋼產量曾突破1億噸的國家,其電爐短流程均是在粗鋼產量峰值區中后期興起,且電爐鋼比例提升歷時較長。電爐鋼比例從10%提高到20%耗用了10-15年時間,由10%提高到30%耗用了25-30年甚至更長時間,其間伴隨著持續波動和調整,而20%-40%是電爐鋼比例上升的阻力區。
因此,他推測,未來隨著中國鋼鐵產業進一步向峰值區中后期發展,廢鋼資源、電力等支撐條件逐步完善,工藝流程結構調整是必然趨勢,但調整周期可能會較長。預計到2025 年,中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20%,廢鋼比將達到30%。
“從近中期看,預計2030年中國廢鋼資源產生量將達4億噸以上,與2020年相比提高1.5倍以上,將極大地促進電爐短流程發展。最終不斷適應屆時的市場、資源、環境、技術、電力等條件,逐漸達到新的平衡。”李新創說。
來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