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周四(3月14日)報道,北京一家實力雄厚的儲備機構,將在未來數周內購買30萬噸鋁,作為自金融海嘯以來支撐中國金屬行業的大力舉措之一。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全球金屬市場最具實力的原動力之一),將要在
4月1日至5月31日之間購買30萬噸鋁。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購買是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2012年12月份啟動的購買計劃其中一步。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此舉,雖然不能引發鋁價格的持續上揚,但是或將助陷入困境的中國鋁行業一臂之力。
眾所周知,鋁價格的走低,已經讓全球一些最大型的礦商利潤受損,導致力拓、必和必拓和嘉能可等大企業的年度財報中出現大規模的利潤下滑。全球最大鋁生產商俄鋁(Rusal)上周公布,該公司2012年虧損5500萬美元。
據報道,受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即將推行新一輪購買計劃的提振,中國鋁價格已經開始反彈。
早在2009年初,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的策略性儲備,曾幫助金屬價格走出低谷,尤其是銅,使得部分金屬價格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始終處于上行軌跡。不過,最新一輪的購買計劃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支撐中國國內金屬行業,而非策略性儲備。
麥格理駐倫敦分析師瑞恩·比爾肖(Ryan Belshaw)指出,“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的購買,可能被當做是一種表明中國生產商正備受當前價格煎熬的信號。”
不過,一些分析師和交易者卻對此次購買是否能夠對鋁市場產生明顯影響持懷疑態度。總部位于北京的咨詢公司AZ China的執行董事保羅•阿德金斯(Paul Adkins)聲稱,“此舉什么也改變不了。我認為,鋁市場已經處于嚴重的供過于求,可謂是庫存泛濫。”
自今年年初開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球基準鋁價,已經下跌4.1%,曾一度跌至每噸2000美元下方。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金屬消費國,中國也是很多金屬的頂級生產國,其中包括鋁。據統計,中國的鋁產量,在全球鋁產量中所占的份額高達40%。但是,鑒于生產成本始終處于最高水平,中國的鋁行業一直掙扎在需求疲軟、庫存量大和行業生產能力過剩的漩渦中。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