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9月15日,在第十三屆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七屆一次會員大會上,原冶金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指出:削減粗鋼產量,流程結構調整發展全廢鋼電爐短流程鋼廠,將是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兩大可行抓手。
殷瑞鈺院士圍繞“鋼鐵產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主題進行深度解讀。其中針對“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思路”,他明確指出四大方向。鋼鐵行業要想盡快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一是要從宏觀上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總量削減、淘汰落后產能,同時不應繼續提高產量,不能大量出口低附加值鋼材,應該走高質量、減量化的發展道路。
二是鋼鐵企業要走節能、減排、脫碳的綠色發展道路,尤其是要高度重視脫碳化!脫碳化便意味著資源脫碳化,要合理使用廢鋼資源;能源脫碳化,要少用或不用化石能源,轉而用電,特別是要充分利用電網棄電;生產制造流程脫碳化,從建筑用長材的生產流程變革做起,建筑用長材要以全廢鋼電爐短流程生產為主,并合理布局城市周邊鋼廠;進出口貿易脫碳化,即以稅收、配額等措施限制焦炭、鐵合金低附加值鋼材等高碳負荷產品的出口總量;政策法規脫碳化,包括分行業實施碳交易,分階段、分產品、分制造流程開征碳稅,出臺脫碳化負面清單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降低高能耗制造業、能源行業、交通運輸業上的碳排放,同時增強提高碳匯能力。
三是生產制造流程結構應該在減量化發展進程中做調整,以全廢鋼電爐流程生產建筑用長材來替代中、小高爐-轉爐生產螺紋鋼、線材等大宗產品,即以適當的布局發展城市鋼廠。
四是對于一些生產扁平材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要進一步開發節能、脫碳化技術,進一步降低碳排放總量。
總體來看,鋼鐵工業要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和主線還是在于減產減排,繼續增產對實現碳達峰是背道而馳的,增加碳匯也將成為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必要輔助。
同時殷瑞玉院士強調,鋼鐵行業碳達峰的時間點主要是由粗鋼產量的峰值決定,鋼鐵行業越早實現碳達峰,越有利于后續碳“下坡”和碳中和實現。初步判斷,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已進入峰值平臺期,鋼鐵工業碳達峰時間節點或在“十四五”前期,屆時二氧化碳的排放峰值約為17-18億噸。削減粗鋼產量,流程結構調整發展全廢鋼電爐短流程鋼廠,將是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兩大可行抓手!
“十四五”時期,鋼鐵行業在“碳經濟”壓力下,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將是行業發展之必然!其實早在2020年底工信部在《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已明確提出到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爭達到20%;廢鋼比達到30%。目前我國規范鋼鐵企業有30噸以上電弧爐超過250座,電路鋼占比10%,遠低于美國、意大利、印度(大于60%),也低于韓國(44%),德國(30%)和日本(21%)。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稱《意見》正式稿或于年底前發布,而其中保障鋼鐵原料供應、加快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推進短流程煉鋼、綠色減碳等將是正式稿中的重點!同時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七屆一次會員大會上,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樹斌也已明確指出將落實好廢鋼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末實現廢鋼比30%的目標,這是廢鋼鐵發展規劃編寫中的首要任務!
可以預見,隨著《方案》和《意見》出臺,各項利好政策穩步推進,電爐短流程煉鋼行業或將迎來全新發展階段,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也將進一步提速!
轉自:鋼鐵職家熱點資訊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