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21年6月17日,中鋼國際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鋼國際”)與東北大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暨技術交流活動,雙方正式開啟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副校長、教授孫雷,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王國棟,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王強,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教授韓躍新,冶金學院副院長、教授杜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志浩,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儲滿生等;中鋼國際董事長陸鵬程,常務副總經理化光林,低碳冶金與能源工程部部長金鋒等出席儀式。儀式由東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王強主持。
強強聯合,全面合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推動鋼鐵工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中鋼國際與東北大學同作為冶金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在新時期開啟全面戰略合作。
根據戰略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工程建設、跨界融合、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現前沿技術突破,推進鋼鐵行業實現以創新為驅動的綠色、低碳、智能化和高質量發展:
合作領域——圍繞低碳冶金、冶金材料、氫能利用、固廢處置、智能制造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實現重點任務的研究開發、示范應用和工程推廣。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共建平臺、成果轉化方面構建合作共贏的新模式,進一步塑造央企與高校合作的新典范。
技術研發——低碳冶金技術、冶金材料技術及產品、氫能制備儲存利用技術、冶金-能源-化工耦合優化技術、工業固廢處置及資源化技術、鋼鐵全流程智能制造技術、礦產資源集約化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等。
人才與溝通——加強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合作保障機制方面的溝通與合作。
產學研深度融合,賦能綠色低碳發展
東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先后研發出鋼鐵低碳綠色冶煉前沿技術、鋼鐵—化工聯產、鋼鐵工業節能理論和技術、控軋控冷技術、鋼鐵全流程智能制造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十二五”期間,東北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5項、“973計劃”項目9項、“863計劃”項目19項;獲各類科技獎47項,其中國家級獎4項、省部級獎28項。
去年8月,東北大學揭牌成立了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是全國高校第一家聚焦氫冶金、鋼鐵化工聯產、智能制造等前沿技術的專業研究機構。
在技術交流會上,該研究院院長、教授儲滿生就鋼鐵碳中和技術研發及平臺建設情況做介紹。隨后,雙方人員還就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合作模式等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對陸鵬程董事長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在介紹了學校情況后,熊曉梅表示,中鋼國際具有突出的工業工程和國際化能力,在鋼鐵行業綠色發展上也具備很強的創新優勢和工程應用實力。“衷心希望雙方合作能準確把握合作領域前沿技術的國際發展趨勢,面向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需求,圍繞共同關注的科學技術和工程實施難題,探索高效運行模式和機制。雙方共同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培養高水平人才,廣泛開展國際交流;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創新,攜手打造東北大學‘雙一流’建設和中鋼國際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新高地,為鋼鐵行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鋼國際董事長陸鵬程就企業歷史沿革和最新發展做簡要介紹。陸鵬程指出,中國寶武率先發布碳減排時間表,中鋼國際作為中國寶武大家庭的一分子,也形成了科學、務實、可實施的綠色、低碳路徑圖。“憑借前瞻性的布局和投入,中鋼國際成為首個建設氣基直接還原鐵工程的中國工程技術公司,承建了世界最大規模的兩個直接還原鐵項目,分別是阿爾及利亞TOSYALI 250萬噸直接還原鐵和阿爾及利亞卡塔爾鋼鐵公司(AQS)250萬噸直接還原鐵工程,目前均已投產;我們還在建設玻利維亞穆通直接還原鐵綠色低碳短流程綜合鋼廠EPC工程和河鋼宣鋼直接還原鐵工程。”
陸鵬程表示,中鋼國際與東北大學已經在人才、科研、技術應用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此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中鋼國際將憑借自身工程技術和工程總承包建設的突出能力、敢于“吃螃蟹”的魄力,與東北大學真正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陸鵬程指出:“我們始終堅持用科技創新賦能發展,敢于創新、勇于突破,做了很多首臺套。現在有了東北大學這樣的業界翹楚提供強大的技術理論支撐,我們對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更有信心了。這樣的合作,是投資未來,是共贏。”陸鵬程表示,希望借此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契機,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和合作規模。“期待我們與東北大學在冶金綠色低碳的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實施上加大投入,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轉化、市場推廣上形成技術聯盟,讓合作走實、走深,做到合作開發、成果共享,為中國乃至世界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技術委員會主任王國棟做總結發言。王國棟指出,低碳減排是鋼鐵行業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推進工藝、裝備、產品、服務一體化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要堅持產學研用協同以及多學科融合交叉。
王國棟表示,“作為突破顛覆性技術的‘大腦’,重大原始創新萌發于高校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東北大學在前端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上具有突出優勢,特別是在技術原理、研究思路、工藝技術等方面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路線。企業作為創新活動的主體,承擔著開發、轉化、應用和推廣的職能,是技術落地轉化的‘軀干’。中鋼國際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很好、工程實踐能力強,我們展開全面合作,就是要打通院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讓前端的技術通過后端的工程實施,實現真正的技術創新和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中鋼國際與東北大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聚焦鋼鐵行業綠色低碳創新發展,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恰逢其時,積極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雙方的合作,對加速自主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意義重大。特別是在我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雙方主動作為,合力探索低碳冶金關鍵共性技術,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轉化,對行業實現“兩碳”目標至關重要。
在“低碳冶金服務商,綠色發展先行者”新發展階段宣言的引領下,中鋼國際將繼續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實現關鍵共性技術重大突破,為鋼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助力鋼鐵行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來源:中鋼國際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