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羅德斯大學(Rhodes University)學生西蒙·勒魯克斯(Simon le Roux)在一篇論文中指出,隨著南非改變出口稅制度,以提高該商品的“福利待遇”,并青睞當地的鉻買家,而不是外國買家,鉻礦開采和不銹鋼生產之間的“微妙”平衡可能受到威脅。勒魯克斯認為,從歷史和傳統上看,南非生產的鉻礦占全球的50%以上,占鉻礦出口的71%左右。
另一方面,他指出,中國生產的不銹鋼占全球的53%,由于中國當地沒有鉻礦生產,因此進口量占全球的84%。勒魯克斯透露,用于生產不銹鋼的鉻鐵在地理位置上比較集中,2018年南非占全球出口的49%,中國占進口的35%。
不過,他說,中國在鉻鐵進口中所占的份額比過去要大得多,但最近,中國當地的鉻鐵產量繼續增長,而南非的鉻鐵產量繼續下降,原因是南非來源的鉻鐵價格快速上漲,再加上不可靠的電力供應。因此,勒魯克斯認為,隨著南非政府最近提議對鉻礦出口征稅,市場平衡變得更加不確定。
他建議,這樣做,政府希望確保中國鉻鐵生產商支付比南非生產商更高的鉻礦價格。勒魯克斯指出:“這一策略能否奏效尚不確定,因為南非鉻鐵生產商面臨的一個關鍵劣勢是當地電價的不可靠性和快速上漲。”。他指出,南非生產商尋求克服這一劣勢的一種方法是實施新的節能技術,不過他補充說,如果中國鉻鐵生產商實施類似的成本節約技術,任何優勢都可能是短暫的。
此外,勒魯克斯建議,中國鉻鐵生產商可能會通過吸收較高的鉻礦價格來保護其市場份額,或者中國不銹鋼生產商可能更喜歡從當地采購鉻鐵,因此愿意支付更高的當地價格。他說,“更令人擔憂的是,出口稅可能會改變不銹鋼價值鏈內價格傳導的歷史性質。“中國鉻鐵生產商可能會尋求通過不將未來鉻鐵價格上漲轉嫁給鉻礦出口商,來收回強加給他們的較高投入成本。一個以前以價格對稱為特征的行業可能會變成一個價格不對稱占主導地位的行業。這一變化的受益者尚不清楚。”
- [責任編輯:Catherine Re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