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當前,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社會秩序實現企穩回升,主要指標保持穩定恢復態勢,表明中國經濟擁有強大韌性。我國鋼鐵行業面對疫情,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保持生產經營平穩運行,企業經濟效益逐步恢復,體現出鋼鐵行業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也彰顯了產業鏈相對完整、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技術自主性較強的顯著優勢。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鋼鐵行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借此機會談一下當前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對煤焦鋼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認識。
一、我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鋼鐵產量增加,緩解了全球產量過剩
得益于對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帶動鋼鐵需求顯著增長,拉動鋼鐵生產超歷史水平,1-8月份粗鋼產量同比增長3.7%。2020年5月~8月,各月日均粗鋼產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值,其中8月份粗鋼日均產量為305.95萬噸,是歷史上單月粗鋼日均產量最高值。中國鋼鐵在疫情期間的生產規模占全球比重大幅提升,今年前8個月,粗鋼產量占全球58%,生鐵占全球69%。
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出口下降、進口增加。由于我國強勁的市場需求,鋼材價格處于全球高地,部分主要產鋼國家紛紛加大了對我國的出口,大大減輕了這些國家鋼鐵企業的生產壓力。1-8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同比下降18.6%,累計進口鋼材同比增長近60%。今年6月份、7月份形成階段性中國粗鋼凈進口,這是繼2009年金融危機后再一次出現粗鋼凈進口。國慶前期一些境外機構不顧實事,指責我國高產量加劇了由于受疫情沖擊而導致的全球鋼材市場供需失衡。以上的實事表明,我國新增的鋼產量完全由國內消費掉,并且為其它國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今年3月中旬鋼材庫存達到歷史峰值,但自3月中旬后,隨著下游需求逐漸好轉,鋼材消費開始增長,庫存也快速回落,但截至9月末,鋼材庫存整體水平比去年同期仍高14.6%。據協會調查,約2/3企業的廠內庫存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約1/3企業的廠內庫存已恢復去年同期水平;內陸企業庫存偏高居多,沿海及靠近消費市場的企業庫存正常居多;板材企業庫存正常居多,長材企業庫存偏高居多。按目前的生產水平看,預計鋼材高庫存將貫穿全年,也許這是高需求下的一種新常態。
行業累計利潤不及去年,1-8月份鋼協會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6%,但資產、資金狀況優于去年同期。疫情發生以來,雖然行業效益整體下降,但近3個月行業利潤連續超過去年同期,銷售利潤率均在5%以上;雖然總負債隨生產規模有所增長,但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28%,且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雖然存貨資金占用高于去年水平,但財務費用同比下降3.03%,鋼鐵企業資金狀況總體較好。
二、立足新發展格局,加強鋼鐵產業鏈建設
今年5月23日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今年我國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已經證明了中央以內循環為主的戰略抉擇的正確性。在本次疫情期間,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超大規模的內循環市場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自二季度以來,下游用鋼行業需求快速恢復,房地產新開工施工面積、汽車產量、船舶產量,環比第一季度分別增長145.8%、87.1%、55.9%,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前天剛剛發布的9月份汽車產銷雙雙超過250萬輛,創年內新高,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2.9%,這有力地拉動了對鋼鐵產品的市場需求。可以說,鋼鐵需求恢復超出預期,鋼鐵產品供應保障有力,中國鋼鐵行業整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
今年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列入要加大力度的“六穩”工作之一。下游行業的良好發展,為我國鋼鐵行業在疫情期間的快速恢復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鋼鐵行業應充分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下游用鋼行業一起打造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同時也需要與上游行業,如煤焦行業,共同建設好穩定高效、協同發展的鋼鐵產業供應鏈,提高對產業鏈互惠合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進一步維護煤焦鋼長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建立以中長期合約為主要形式的新型供需合作關系,以打造煤焦鋼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已成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穩定器”。產業鏈之間實施中長期合約供需商業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對企業穩定組織生產、避免市場無序競爭、保持價格相對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部門、協會和煤焦鋼企業等各方面對此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發達國家大宗原燃料的供需方式也多采用中長期合約模式。中長協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縮短供應鏈條,有利于調整行業企業之間利益,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穩定市場價格,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加大推進范圍。希望煤焦鋼企業通過開展充分深入的洽談、溝通,爭取簽訂盡可能多的中長期合約,并在實際運行中不斷完善。
以焦化行業為例,近幾年我國焦炭價格基本呈現隨煤炭價格波動、鋼鐵企業效益增減和供需平衡狀態變動而變化的態勢,不同程度的影響了煤焦鋼企業的穩定生產,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給成本控制造成了較大困難。為解決這些問題,供需雙方通過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市場定價機制,在保證焦炭市場重點用戶市場供應、穩定價格預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焦炭上下游企業應該繼續完善并共同維護這一重要成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焦炭生產流通企業、價格指數編制單位以及其他焦炭交易服務商的溝通,不斷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維護市場秩序穩定。
煤焦鋼產業鏈是唇齒相依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希望煤焦鋼行業多加強溝通交流,以開放融合求發展,以合作謀共贏,加強行業自律、強化契約精神,攜手勠力同心,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各位來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目前煤焦鋼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我們應發揮聰明睿智,借鑒國際成熟經驗,開創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煤焦鋼定價機制,為實現產業鏈的互惠共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轉自:網絡
- [責任編輯:Catherine Re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