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奧地利SMR鋼鐵金屬市場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庫斯·莫爾(Markus Moll)在國際回收局(BIR)組織的研討會上表示,到2030年,全球300系列不銹鋼的市場份額將由2019年的54.1%提高至59.3%,這意味著鎳和廢料將獲勝。
據計算,2019年全球不銹鋼廢料流動量(不含還原)已達到980萬噸。令Markus Moll感到驚訝的是,2019年,歐洲仍從俄羅斯/獨聯體國家進口25萬噸以上(年比增長10%),有近60萬噸不銹鋼廢料從歐洲運往印度(年比增長7%)。不過,根據Nimomet公司的Andre Reinders的反饋,據說印度主要不銹鋼生產商Jindal Stainless已承諾進一步減少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要從3年前的65%降至2021年的35%,目前的依賴度約為45%。
Markus Moll指出,2019年中國的廢料率僅略高于20%,而歐洲、美國分別超70%和80%。他認為,中國目前的可用不銹鋼廢料每年約300萬噸,在以至少10%的速度增長,并將繼續完全在國內市場消費。
Markus Moll指出,2021年,中國和印尼在全球不銹鋼產量中所占的合并份額將繼續攀升至70%以上。不過,預計此份額隨后將趨于穩定,這不僅僅是因為其他國家采取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據荷蘭Oryx不銹鋼公司的Joost van Kleef(BIR不銹鋼和特種合金委員會主席)所說,大部分以初級鎳為原料的不銹鋼生產對CO2排放有著巨大的消極影響。
盡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有不確定性,Markus Moll仍大膽預計,2021年全球不銹鋼消費將增長11%。他相信,得益于每年消費2100萬噸以上的世界最大不銹鋼消費國——中國3%的增長,今年全球的不銹鋼消費將僅下降4%。2020年,歐洲和美國的消費預計都將下降13%,而2021年將分別增長16%和19%。不含中國在內的亞洲2020年的消費預計下降12%,而2021年預計增長22%。
來源: 廣東省不銹鋼材料與制品協會

中國鐵合金行業年會--暨 2021年錳鉻鎳礦石和鐵合金市場展望 定于2021年1月15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將以“促進產業鏈協同融合、加強產業鏈安全保障,研判2021年礦石和鐵合金市場趨勢”為主題,邀請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鐵合金企業、礦商、焦炭、電極等生產企業,以及物流貨代、商檢等產業鏈服務企業、國內外主流錳礦商、鉻礦商、鎳礦商等行業精英參會,共謀行業發展大計。
----------------------------------掃描二維碼報名本次會議----------------------------------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enxi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