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中國的鋼鐵工業一直在爭議中不斷成長,誰也沒有想到中國鋼鐵產量能破10億噸。”在日前由鋼鐵行業資訊網站“鋼之家”主辦的“2021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高峰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如是表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粗鋼產量78159萬噸,同比增長4.5%;生鐵產量66548萬噸,同比增長3.8%;鋼材產量96424萬噸,同比增長5.6%。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10月曾表示,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粗鋼產量將超過10億噸,同比增長3%至5%。2019年全年,中國粗鋼產能則為9.96億噸,同比大增8.3%。
中國鋼鐵行業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的同時,其最主要的“糧食”鐵礦石卻是一道長期難題。鐵礦石是高爐煉鐵原材料中最重要的一塊,近年來一些鋼企布局沿海,除環保考量外,進口鐵礦石所需的沿海港口物流優勢也是這些企業考慮的一大因素。
2015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80%大關,隨后居高不下。2019年,中國進口了10.69億噸鐵礦石,同比增加0.5%,僅低于2017年創下的紀錄10.75億噸,為歷史第二高進口量。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10月,中國進口鐵礦石9.75億噸,同比增長11.2%。鐵礦石主要進口自巴西、澳大利亞。
李新創認為,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原料供應鏈、供應保障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應加快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鐵礦保障格局,穩定國內循環,促進形成海外循環。
針對穩定國內循環,李新創建議,國內企業通過“綠色化、智能化、基地化、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六化協同。在國際化方面,李新創舉例,應繼續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建立境外礦產資源保障基地,創新海外礦業投資模式,實施“集團軍”走出去。
而在促進形成海外循環方面,李新創建議,放開優質再生鋼鐵料的進口,緩解國內保障不足;實施國家資源戰略,全方位服務企業參與全球資源開發;培育國際級礦業投資平臺,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開發;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以產業鏈模式實施“走出去”;以行業為主導,建立更為全面、系統的海外投資項目風險評估系統;針對境外礦山開發設置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基金、礦山開發基金等,對“走出去”項目在資金上給予支持。
李新創同時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鋼鐵行業通過內外礦共同利用,形成戰略供應鏈、保證一定權益礦比例,加強海外多資源基地建設,針對附加值高的短缺礦種建立資源儲備制度,加強鐵礦運輸通道風險防范,利用并完善原料金融貿易體系及相關衍生品等路徑,“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資源保障渠道。”
當然,短期之內中國鋼企主要“糧食”依賴進口仍難以破局,“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對進口礦的高度依賴局面不會改變。”李新創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依存度較高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利潤影響極大。11月30日,62%鐵品位的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達130.95美元/噸,這距離今年年初的93.2美元/噸已上漲超過四成,成為今年表現最亮眼的大宗商品。????
來源:中國冶金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enxin]
評論內容